■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余科
2017年9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的方式,在中共十九大召开前夕提出,弘扬企业家精神,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企业家的作用。这体现出了新常态下中央对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视以及对企业家群体的肯定,对推动新时期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定位:经济新常态下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意见》中提出:弘扬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弘扬企业家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弘扬企业家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用三个“弘扬”表明了经济新常态下的优秀企业家精神应当包括: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企业家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企业家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新时期企业的发展应当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推进企业改革建设的重要精神,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发展的活力,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弘扬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首先,意见倡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对企业家的要求,要加强对企业家的思想素质教育。尤其重视对年轻一代企业家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培养。引导企业家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全面贯彻改革开放伟大发展战略。同时还要培养企业家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能力。其次,意见提出要强化企业家遵纪守法的意识。企业要合法经营、诚信经营,不得粗制滥造、污染环境、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给国家和社会造成重大损失。再次,意见鼓励企业家保持艰苦奋斗精神风貌。发扬伟大“长征精神”,坚持信念、自强不息、奋发图强,更要随时保持竞争意识。
弘扬企业家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首先,意见大力支持企业家创新发展。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到首要位置,突显出了创新对发展的重要性。意见提出要持续推进企业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增强企业创新自信,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终身追求。其次,引导企业家弘扬工匠精神。培养企业家终生学习意识,提倡培养专长领域,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改善经营管理,重视产品质量,精益求精才能创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品牌。再次,支持企业家追求卓越。大力培养企业家抓市场机遇的能力,弘扬敢打敢拼,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不断开拓进取,争创一流企业。
弘扬企业家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首先,要引导企业家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要有自觉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的意识。培养企业家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不把履行社会责任当成一种负担,勇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其次,鼓励企业家干事担当。培养企业家的担当精神,不逃避责任,落实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做到人有事做,事有人做。再次,引导企业家积极投身国家重大战略。明确企业建设对社会经济建设的影响,鼓励企业家积极投身国家经济建设,参与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为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
二、政策:新时期中央对市场经济建设的政策方向
中央以专门文件的形式提出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这是我国社会治理的特色。文件发布在中共十九大召开前夕,预示着十九大后中央政策将转向发展经济。就企业家这一新兴群体而言,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方式弘扬企业家精神,突出了中央对企业精神文化的重视。并且将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放到了企业建设的中心,这也明确了新时期企业建设的重心。
加强企业财产权保护机制,完善产权制度。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对国家政策认识出现了分歧,部分企业家开始担心改革开放政策会出现倒退。这导致部分企业家信心丧失,导致企业发展动力不足。这次,意见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强调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加强对知识产权、企业私有产权的保护力度。及时采用最合理的方式来解决企业产权纠纷案件,建立保护企业产权的长效机制和企业权益受损的补偿机制。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没有产权制度的保护,市场经济就难以正常的运行。意见强调保护产权,完善产权制度体现了国家对企业权益保护力度的加强,消除了部分企业家的后顾之忧,保障了企业发展的稳定性,也提高了企业家的积极性。
约束政府权力,增强企业的自主能动性。意见提出要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增强企业的自由竞争意识。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需要加强对企业家公平竞争权益的保护,落实反垄断和反不当竞争制度,消除地方保护,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还需要约束政府权力,减少行政审批程序,简政放权,给企业营造更自由的发展空间。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也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中央的宏观管理能力,削弱地方行政干预权力,才能更好的调动市场的积极性。
坚持依法治国,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法治环境。依法治国是市场经济建设的保障,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保障市场经济建设顺利地进行。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需要落实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各个环节。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使职权,不得干预企业的内部事物,充分发挥企业的自主经营性。同时,更要保护企业家的创新权益,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保护企业家创新权益才能保障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路径: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的探索与思考
在四川省经信委组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上,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副主任翟刚最后作了总结讲话强调,首先,要充分发挥省委省政府培育大企业大集团联席会议、四川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和四川省企业家协会等机制和平台作用,建立联系企业家和政府部门的信息沟通交流机制;其次,是组织开展广泛深入调研,全面准确了解在川企业家的现状和诉求;再次,是研究制订贯彻落实《意见》的工作措施和实施细则,真正让我们的企业家有获得感。
简政放权是提高企业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前提。持续推进“放、改、服”改革,才能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要正确处理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让利于民。更好地发挥企业家的自主能动性,充分调动市场的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始终是市场经济改革的重点。简政放权事关全局,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企业稳定发展的保障。同时,让企业家可以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信息,并可以及时地根据国家政策安排好企业接下来的发展建设工作。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和依职权公开的关系,对于应当公开的信息在不损害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应当及时公开。对于公开的信息不能侵犯企业的商业秘密,也不能利用公开政府信息的方式变相收取相关费用。
加强企业家教育培训,发挥优秀企业家的模范带头作用是企业发展的标杆。加强对企业家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教育培训工作。总结并发布企业家成功或失败的典型案例。对于优秀的企业家,应当公开表扬,鼓励他人学习;对于失败的企业家应当匿名发布,供他人借鉴吸取教训。
党的领导是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加强党对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员企业家模范带头作用,建设一支热爱国家、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治企有方的企业家队伍。党的领导是原则,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优秀企业家队伍建设才能不偏离正确的轨道,优秀企业家精神才能有其丰富的内涵,企业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四、结论
企业家精神是现代社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关键在于保护企业家的三大权益:财产所有权、自主经营权和创新收益权。维护这三大权益才能保证企业家在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然而,除了中央的倡导,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还需要广大企业家以及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将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