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重集团防务事业部601车间培养大国工匠纪实
2017年,是北重集团实现“3311”目标的关键之年,是实现健康发展的转折之年,十分迫切需要弘扬和培育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防务事业部601车间从弘扬“劳模精神”、留住“工匠技艺”、制造“工匠产品”等方面培育“大国工匠”,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
弘扬“劳模精神”厚植文化内涵
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匠心之魂在于细微处见真知。追求极致就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持,厚植文化内涵,需要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眼光,“持之以恒”的心态,让劳模、工匠人才辈出。
搭建宣传平台,充分利用公司宣传媒介、车间内部宣传栏、微信群等平台,广泛宣传“员工身边好人好事”,让先进人物在员工身边“亮”起来,让爱岗敬业精神、创新进取精神成为培育员工“工匠精神”的催化剂。定期开展“讲好劳模故事”“劳模大讲堂”“下一个劳模就是我”的宣讲活动,让劳模精神潜移默化植根于员工内心。强化培训引导,通过车间大会、支部会、班前会,建立“点对点”培训基地、组织“微课堂”培训等将严谨、专注、敬业等“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核心理念传递给员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优秀工匠可以带动一群人,一群优秀工匠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601车间继续开展“导师带徒”活动,通过师徒传习、“理论+实践+创新”的导师带徒素质培养模式,让工匠茁壮成长,现在已有30余名青工成为了车间关键岗位的骨干力量。创新创效,让工匠施展才华。为了让有想法、有梦想的员工有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舞台,车间通过项目师负责制、班组对抗赛等形式,鼓励员工开展技术攻关活动、合理化建议征集、劳动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比技能、比优势、赛成果。
留住“工匠技艺”打造领先行业的“加速器”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借助大工匠的独特优势,打造持续学习、技术攻关、人才育成的有效载体,留住“工匠技艺”,打造领先行业的“加速器”。
防务事业部601车间通过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总结提炼先进操作法、开展高技能人才技艺演示等持续放大能工巧匠的示范、引领和辐射效应,留住高技能人才的技艺。
劳模创新工作室以“传承劳模‘气场’,实现‘最美’人生价值”,最终目标是“下一个劳模是‘我’”为主题,创建了2个以高学历、高技能人才为骨干力量,由自治区级和北重集团级劳动模范为组长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自工作室成立以来,申请发明专利2项、技术成果20余项。
为了更好地推广车间好技能人才的绝技、绝招、绝活,激励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车间构建了现场培训讲解、高技能人才演示操作、青工观摩学习、现场答疑的技艺演示模式,给高技能人才搭建展示技能舞台的同时,让青工也能到现场感受高技能人才的魅力。
制造“工匠产品”塑造北重品牌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质、提品质、创品牌”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强调的。品牌塑造非一日之功,需要精工细作,以质量求生存,追求做工的完美和极致。
“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员工的精神品质上,它还将融入到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质量等各个环节。生产组织体现“工匠精神”。以“局域网+生产管理”管控平台为载体,整体调控指导生产,将产品排产计划落实到日、到人,车间主动出击拉动配套单位保证配套节点的同时,在内部以装配流水线的节拍形成“全员拉动式”的均衡生产组织模式,确保生产任务的完成。质量管理体现“工匠精神”。继续深入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建设,通过全员树立质量精品意识,向质量要效益,确保生产过程各环节质量状态处于可控、受控状态。工作流程体现“工匠精神”。将每个岗位的工作流程与职责深度融合是车间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确保生产任务完成的重要保障。车间从“班前会”流程化、售后服务流程化、工作小组流程化入手,实现车间的基础管理从班长到全体成员参与管理的跨越。(郭新燕 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