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高
5年来,绿色发展理念化为务实行动——各地因城施策、创新方法,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广泛的生态共识正催生出巨大合力。(人民网6月6日)
我国目前实行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主要是经济责任和违纪违法等行为的审计,并不包括在任期内的生态建设工作开展如何,当地生态环境是否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并不在审计之列。
在“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语境下,生态环境保护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而对领导干部离任的“生态审计”也就摆上了“桌面”,“生态审计”将成为政绩的新考量。
领导干部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百姓。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并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从而推动绿色发展,让“看得见山水,记得起乡愁”的美丽家园从画卷中跃入眼帘。
近年来绵阳市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保护生态环境的举措,不断完善“顶层设计” 加固“四梁八柱”,推行了离任生态环境审计制度的创新实践,不管官员在任时GDP增长了多少、项目引进了多少,离任时如果生态环境不合格,将被问责,让各级领导干部耳畔警钟长鸣。
鉴于绵阳上下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绵阳已取得世界人居奖、国家文明城市等多项殊荣,中国唯一科技城正焕发勃勃生机,并有力地助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
在今年已审议并原则通过《大规模绿化绵州总体规划(2016-2020)年》,率先开展离任生态审计制度,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表达了绵阳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决态度,也牢牢抓住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牛鼻子”。
而离任“生态审计”,则把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人居、生态制度等都列为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的离任审计内容,无疑可以从制度层面矫正干部的政绩观,倒逼其增强做好生态建设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将会对绵阳生态建设、经济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GDP快速增长是政绩,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就是为了号召我们立足长远,把良好的生态资源当做是留给子孙的馈赠,告诫各级领导干部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念,在谋划发展时,合理协调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非一朝一夕之力,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绵阳在强化离任“生态审计”的实践中,并积极探索将生态审计结果与年度绩效考评、干部选拔任用等相挂钩,形成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逐步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思维,真正承担起应有的生态责任,努力推动绿色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