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孜洛克,刀背梁、锯齿山,平均海拔1300-2800米,最高达3400以上,最大高差达到600米。这是一块令勘探人望而却步的地方。然而,中石油川庆物探的施工作业人员从4月下旬起就走进这里。起早贪黑,奔波攀援,挑战体能极限,这是对弘扬石油精神、重塑石油形象的最好诠释,这是爱国奉献精神的最好体现。为此特推出“走进吐孜洛克”系列报道,及时报道项目施工中石油物探人战天斗地、开拓创新、科学管理、降本增效等各个方面突出典型以使读者一睹其风采。
■ 张雪峰 特约记者 屈永志
DQ17526线,一壁山崖,像一把刀平切下来,寸草不生。远处,隐约有一群红色人影从山腰向壁上缓慢挪动。
“那是马宁他们小组”,同行的川庆物探第四测量工程队副队长严志强说。
一行人顺着峡谷紧跟上去,抬头再看马宁他们,却已经驻身在悬崖绝壁间。
马宁是吐孜洛克二维项目测量工序组长,2009年来到川庆物探山地分公司,一直在新疆搞野外测量作业。出工之前听说要上吐孜洛克,他只摇头。
DQ17526线2010至2160桩号是这条测线最艰难的一段。3000米,150道检波点,75口井位分布在绝壁之上。山脉越是往东,山体就越高大,山势就越陡峭。
库车坳陷吐孜洛克构造带是塔里木油田“十三五”勘探的重点接替区域。为落实构造地层接触关系,2017 年4月,该项目9条测线,4459炮就部署在山脉东端长40公里,宽20公里的范围内。
每天早上天色微明,马宁和他的队友就要从驻扎在山外戈壁的帐篷出发。背起沉重的仪器,沿着悬崖绝壁中的夹缝蜿蜒行走,向大山深处进发。到达作业点,需要4 到5 个小时甚至一天的时间,中途要爬过无数个陡坎、吊很多次保险绳,最长一段高度接近60米。
“搞测量20多年,从北疆到南疆,干过不少工区,还没有见过这么恼火的!条条测线穿悬崖,头顶上山连着天,脚下是万丈深渊,稍有不慎便粉身碎骨。”马宁笑笑。
为了保证观测精度,队员们必须按照施工要求,实地放样每一个物理点,一个都不能漏掉,不然剖面断了就完不成地质任务。中午,一壶水、干馒头解决问题,晚上“天当被地当床” 就在山上“打滚”。4天时间,在近200米的悬崖上,马宁他们仅仅测出了4个物理点,工区的难度可想而知。
出工以来,双脚走了多少公里,翻过了几座悬崖,他们中无人记得,沿途的风景更无心留恋,他们只想尽快完成施工任务,好早日回家与老婆孩子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