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兖矿集团金鸡滩煤矿文明家庭李辰生家庭
■ 杜长芬
幸福的家庭一定有动人的风景、优良的家风。李辰生、陈艳霞结婚二十多年来,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家庭和睦,热心公益。丈夫李辰生搞对外开发在兖矿集团金鸡滩煤矿选煤厂任厂长,是职工们心目中的好领导。陈艳霞是兴隆庄煤矿医院主管护师,医者仁心爱心满满;其儿子现已在读大二,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温馨。
一路温馨一路欢歌, “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近年来,李辰生多次获得集团公司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陈艳霞在丈夫的鼓励和支持下坚持自学,先后获得了护理学和汉语言文学两个专业的大学学历,在集团公司自学成才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并获得2011年集团公司优秀巾帼标兵。
家为支柱,亲情护航:放心吧,我会照顾好家
“我是2011年9月份到的金鸡滩,说起这事,还有故事呢”。面对记者的采访,李辰生慢慢述说一段感人的往事:2011年李辰生响应集团公司对外开发的号召调往金鸡滩煤矿,当时孩子正处于高中阶段,最关键的问题是,这时恰逢陈艳霞的母亲身体出现状况,心脏不好,需要尽快做手术。在这种情况下,李辰生却要背起行囊到离家2000多里的陕北去支援兖矿建设。
当时,陈艳霞心里很纠结,“我真的很矛盾,也是自己经过了多次激烈的思想斗争以后,觉得还是应该支持他去。”陈艳霞不想成为丈夫驻外开发的羁绊,为了让丈夫安心去金鸡滩煤矿工作,她坚强地跟丈夫说:“家里有我,放心吧,我一定能够把家照顾好,你不要有顾虑。”就这样,李辰生踏上了驻外开发之路。
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陈艳霞独自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连续奔波在单位、家庭和医院之间。陈艳霞的母亲陆续做了三次心脏手术,陈艳霞一边在照顾好母亲,一边照顾好高中上学的儿子,把家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从未让丈夫为此分心。
虽然分居两地多年,但是他们的心却更近了。平常时候也经常交流思想,互相取长补短,遇到困难互相开导,意见不一致时,也总能换位思考,用理智的态度沟通解决。作为丈夫,李辰生也非常关心妻子,每逢休假,尽量把家中需要修理的物品修理好,为妻子分忧解难。
家为港湾,情润和谐:我们是快乐幸福一家人
“每年大年初一晚上,我们家传统的家庭春晚也就拉开了帷幕,老人、孩子齐参与,那叫一个热闹。”谈及最开心的事情,陈艳霞给记者讲起了他们的“家庭春晚”。每年的春节,十几口人的大家庭举办家庭春晚,温馨和乐的家庭氛围常常引起邻里同事们的羡慕和称赞。
自结婚起,李辰生和妻子就非常注重家庭建设,把对方的兄弟姐妹当成自己的亲兄妹,家庭气氛非常融洽。刚结婚时,李辰生的两个弟弟尚在求学,他们就在不多的收入里拿出一部分帮弟弟们完成学业,直至弟弟们建立起自己的小家庭。陈艳霞的兄弟姐妹有什么困难,他们也都是鼎力相助。在对待双方老人方面,都是以敬为先,不但从经济上关心老人,更从精神上关心。婚后,先后为双方老人添置了全自动洗衣机、液晶壁挂电视、平板电脑等物品,而且一有时间就回家探望,陪着老人聊天,为老人做家务。外出游玩也是携老人同行。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还建立了家庭微信群,为了让老人们也能参与聊天,夫妻俩还教会了老人们使用电脑和微信。
身教胜于言传,优良的家风对孩子的道德形成、情操陶冶起到了无形的示范作用。儿子从小知书达理、勤奋好学、独立自主,大学期间利用寒暑假勤工俭学,加强对自己的历练。
家为爱的源泉,无私奉献:能帮到别人是最大的快乐
文明的家庭不单单指家人如何和睦相处,更是家庭文明程度的折射。李辰生家庭最大的特征就是爱,他们同样把爱不吝奉献给需要帮助的人。
李辰生有个亲戚是北京一所知名医院的资深专家,当同事或者朋友有需要他联系、帮助的,他总是热心、主动相助。2013年春天,李辰生的一个朋友的姐姐呼吸系统疾病很长时间无法治愈,去了几家医院看也看不好,朋友跟他说起这事,他就热心地帮着联系了亲戚所在的医院就医,朋友姐姐的病很快就治好了。
2015年初夏的一天,李辰生发现一名职工精神不振,情绪低落,作为厂长,平时就很关爱职工的他,职工的喜怒哀乐都在他的眼里。李辰生便主动找他谈话了解情况,这才了解到该职工最近父亲生病,孩子又得了甲状腺肿瘤,在山东省好多家医院看了,却总也治不好,心里挺着急上火的。
“了解到情况以后,我就安慰他不要着急,并主动帮着他联系到北京医院的亲戚,给孩子治疗,孩子很快得到了有效治疗。”
今年年初,矿上一名职工亲戚的孩子得了重病,家里非常着急,没有治疗的出路,李辰生知道后,给他联系了天津血液中心,联系治疗,现在正在治疗中。
无论是单位号召爱心捐赠还是同事邻里有困难,这个家庭每个成员都有一份爱心相赠。
2011年,妻子陈艳霞自发组织身边同事朋友们开展了一次对青海贫困山区的爱心捐赠活动,共捐赠衣物150件。2012暑假,儿子为贫困地区捐书100余册。
“我的妻子也是个热心人,妻子为大龄青年介绍对象,都成了5、6对了,现在他们都有美满的幸福家庭,我和艳霞感到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