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健体补虚、治病除疾、延缓衰老之大法
■ 陈达理
专家简介:
陈达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出版中医药专著6部。医疗专长:胃肠疾病、呼吸道疾病、肝胆疾病、肿瘤以及各种虚证,在健康养生、中药保健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并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了有效的指导作用。
中医理论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为核心,补益身体、抗衰老、治疗疾病需着眼于五脏。五脏之中,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所在,是最重要的脏器,是滋养其它脏腑以及全身的根本。在日常保健、治疗疾病中补肾是根本大法。我们看看中医理论是怎么论述肾的。
肾的功能(非西医所说肾功能)
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精是什么,中医认为精是人体中最重要的物质,如饮食摄入的水谷之精(营养物质),五脏六腑之精,肾精,以及肾精中具有生殖功能的生殖之精。
肾精,禀受于父母,藏之于肾,是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先天之精。食入的水谷精微之精,属后天之精,经脾运化,进入血液,以养五脏,终藏之于肾。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均藏于肾。
肾藏精,精化气,人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均与肾中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我们看看战国至秦汉成书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是怎样记述肾之精气的作用。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憔),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这里提出了肾气盛衰对齿、发、生殖、筋骨、肌肉、面容的影响,描述了肾气盛衰与人体生、长、壮、老、已的关系,说明了肾对生长、发育、生殖起着重要作用。
人出生后肾精及肾气逐渐充盛。至幼年期出现了“齿更发长” 的变化;青年期肾精及肾气更加充盛,表现为开始具备生殖能力并出现“真牙生而长极”;壮年期肾精及肾气充盛至极,表现为“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老年期随着肾精及肾气的逐渐衰减,表现出面色憔悴、头发脱落、牙齿枯槁、运动不灵活及生育能力丧失等现象。
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能力等,都与肾精及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天癸(特殊的中医术语),是肾精及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所化生的精微物质,能促进人体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和维持人体生殖机能。天癸至,女子月经来潮,男子出现排精现象,具备了生殖功能。而后,肾精及肾气不断充盈,以维持人体的生殖机能。中年以后,随着肾精及肾气逐渐衰减,天癸亦随之减少,以至衰竭,生殖机能逐渐衰退,直至丧失而进入老年期。
2.肾主一身之阴阳
肾阴和肾阳为人体一身阴阳之根本,二者对全身阴阳的协调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他四脏之阴阳都要靠肾之阴阳来补充。
肾藏精,肾精散而化为肾之阳气。肾气聚,亦可变为肾之阴精。精气转化,阴阳转化,阴阳互为根本,分别形成了肾阴、肾阳、肾气、肾精。
肾之阳气具有温煦、推动、振奋等作用,被称为元阳、命门之火。肾的阴精对全身各个脏腑组织起着滋养和濡润作用,称为元阴、命门之水。
肾阴为全身诸阴之根,肾阳为全身诸阳之本。当肾阴虚到一定程度时可伤及肾阳,肾阳虚亦可累及肾阴,形成肾阴阳两虚。
肾阴虚 可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颧红、舌红少苔等表现。
肾阳虚 则出现形寒肢冷、腰膝冷痛、面色?白或者黧黑、神疲乏力、小便清长、夜尿多、或有浮肿、大便寒泻、耳鸣耳聋、男子阳痿、女子宫寒不孕、舌淡苔白等症状。
3.肾主水
肾主水,肾为“水脏”,是指肾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中医称津液)代谢的作用。肾是水液输布和排泄起主导作用的重要脏器。这条与西医理论认为肾为泌尿系统相近。
肾气不足,会出现小便量多而清长、夜尿多、浮肿、小儿遗尿。
4.肾主纳气
这是中医独特的说法,是指肾具有帮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浅表的作用。清代医著《类证治裁·喘证》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矣。
肾气充足,摄纳有权,则呼吸有深度,均匀和调。若肾气亏虚,摄纳无力,气浮于上,则会出现呼吸表浅,或呼多吸少,动则喘甚等表现,称为“肾不纳气”。治疗当以补肾纳气为主,临床上治疗哮喘病常常用到这个理论。
5.肾开窍于耳
耳的听力与肾之精气有密切关系,肾之精气充足,耳有所养,听力正常。人到老年精气不足则听力下降、耳聋、耳鸣。
6.肾生髓主骨
主骨,指肾精能生髓而充养骨。肾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中称骨髓。骨的生长,有赖于骨髓提供营养。肾精充足,骨髓充盈,骨有所养,则骨骼坚固有力。若肾精不足,骨髓生化无源,骨失所养,则会出现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成人骨质疏松、易于骨折、关节退行性变等。对于此类病证可施以补肾之法。
脑为髓之海,肾精足,髓海充盈,则脑健思聪,记忆力强。肾精虚损,髓海空虚,记忆力减退。
齿为骨之余,齿与骨同出一源,亦由肾精充养。肾精充盛则齿有所养,表现为牙齿坚固整齐。肾精不足则齿失濡养,表现为牙齿生长迟缓,牙齿易于松动或早落等。
7.肾之华在发
头发的生长亦根于肾,肾精化血,精血旺盛,则头发得养而粗壮润泽。若肾精不足,则发失所养,可出现发长迟缓,或稀疏萎黄,枯萎无华,早脱早白等现象。
以上这些,皆是科学补肾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