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11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精准施策 增强扶贫攻坚成效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琳琳

  每个地方扶贫对象不一样,工作方法也应该不一样。要以系统化思维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特别要在精准识别、精细管理上下功夫。防止层层加码、搞“大跃进”“数字化”脱贫。( 5月04日人民网)

  在扶贫攻坚年度脱贫硬指标的指引下,一些地方脱离当地实际照搬照抄其他地方的扶贫经验,让扶贫的成效打了折扣,还有的地方为完成扶贫任务,出现层层加码的“数字化”脱贫现象,背离了精准扶贫的要求。

  精准扶贫贵在措施因地而异。精准扶贫从识别、措施制定、退出,都要求做到因地因户因人而异。作为扶贫干部要深入帮扶地实地调研,了解当地产业发展现状和群众的需求,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接上级的扶贫政策,协同村两委因地制宜地制定扶贫措施,制定短、中、长结合的产业发展计划,在带动群众增收中实现产业转型发展,消除在扶贫攻坚上走捷径,脱离当地实际地套取其他地方的经验,其结果引进的产业重叠,产品无销路,群众增产不增收反而挫伤了群众积极性的现象。

  精准扶贫不能脱离当地实际。由于贫困地区分布广泛,致贫原因千差万别,个别地方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参考。但重要的是要依靠上级扶贫项目和资金支持,运用群众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优化当地基础设施条件,为农产品进城建立快速通道。同时根据群众的种养殖习惯,对接市场,引进龙头企业,以基地联农户的方式,巩固做大传统产业。同时依据当地气候和水土条件,逐步引进培育新兴产业,连片壮大产业基地,围绕产业基地发展观光、采摘农业,发展农家乐,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精准扶贫不能脱离群众技能。由于农村群众技能单一,信息渠道狭窄,就业困难。作为扶贫干部要利用政策熟悉,信息灵通等优势,运用扶贫政策开展多渠道的技能培训,在提升种养殖技能的同时,培训餐饮、家政服务、技工等技能,从而在对接城镇市场中增加贫困群众的就业机会,促进群众增收。

  精准扶贫还要靠综合施策。扶贫攻坚向纵深推进,暴露出扶贫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就要以问题为导向,及时查漏补缺,精细管理,深化建档立卡,进一步核实贫困底数、搞清致贫原因、细化扶贫措施,因村因户因人而异制定帮扶措施。利用国家扶贫政策、帮扶干部和社会的力量,在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增强产业发展带动增收的能力,切实解决群众在子女上学、就医等方面的困难;同时制定以奖代补政策,加大对脱贫攻坚力度大的地方的支持,进一步调动群众的内生动力,以扶贫攻坚的成效消除数字化脱贫等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