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烨
记者日前获悉,央企混改试点方案即将获批,央企也在关键性领域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其中,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七大垄断行业仍为央企混改重点领域。
国资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混合所有制试点工作将大力度推进。本轮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二是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三是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员工持股主要采取增资扩股、出资新设等方式。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会同国资委于2016年启动实施第一批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确定了东航集团、中国联通、南方电网、哈电集团、中国核建、中国船舶等中央企业列入第一批混改试点,将在引入合格非国有战略投资者、建立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和薪酬管理体系、探索实行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国企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式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
近期,以联通为代表的首批央企混改6+1试点加速落地、试点央企集团在七大垄断领域复制推广,表明央企混改进程不断加速。
地方国企混改也在提速。目前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山东等超二十省区市,均将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列为2017年重点工作,国企混改成改革突破口,各省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多地提出要吸引民营资本,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垄断领域将进一步向社会资本开放。
“很多省份已经把任务细化并确定了重组企业的重点名单。”一位地方国资人员表示。以山东省为例,山东首批选择58家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整体进展平稳有序,取得积极成效。
在很多试点央企负责人看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混”,要坚持完善公司制度建设,健全法人治理机制,试点引资规模要达到一定比例,要引入负责任的积极股东,要依照《公司法》严格落实混合所有制企业董事会职权,形成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
企业改革专家周放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改革试点先行先试,对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应尽快推进落实容错机制,使试点央企放下包袱,解放思想,大胆尝试。但是在尝试过程中,需严格按照现有的规定运作。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可有效放大国有资本的带动力、发挥其影响力,促进我国实体经济良性发展。一方面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可通过交叉持股与国企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国资投资项目允许非公有资本参股,非公经济将共享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