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低油价带来的窘境,自去年以来,西北油田采油三厂针对井筒垮塌、落鱼、腐蚀及井口异常起压等钻完井遗留隐患,通过技术和管理两手抓“双管齐下”,有效提升了开发效益。
“井筒是我们的饭碗,保护好井筒,让井筒处于健康状态,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饭碗。”采油三厂总工程师董斌说。
正是在这样的大思维感召下,该厂技术人员在保护井筒完整性下可谓下足了功夫,增效也是愈发突出。
TP186井是今年该厂的一口新井,转抽期间发现井筒砂埋69米。该井处理井筒期间返出岩屑经化验主要为碳酸盐岩,且测井曲线显示恰尔巴克组井径扩径严重,考虑到TP186井生产周期较短,井壁垮塌较严重,为避免后期生产过程井壁重复垮塌,导致二次上修作业,技术人员通过综合分析论证,决定对该井裸眼段组下割缝套管,有效稳固井壁。
该井酸化后转机抽生产,试抽阶段抽喷,目前4毫米油嘴自喷生产,油压2.5MPa,小时产液0.5方左右,平均含水50%,有望成为今年的高效措施井。
除垮塌井治理外,该厂开发研究所的工艺技术人员还在防腐方面做足了功课,实现有效降本。今年以来,该厂通过在注气作业中全部应用高纯度电驱设备,将氮气纯度提高至99%以上,有效降低氧腐蚀,同时全面推广实施气水分注工艺,有效减少注水注气对泵筒腐蚀,2016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对比,检泵井次减少3井次,节约作业成本63万元。
而针对井口异常起压的问题,技术人员则通过潜心研究,创新设计出FS密封圈工艺,不仅高效治理了井口隐患,使油井保持健康状态,且大幅降低作业成本,单井次降低作业成本144万元。
秉持“两手抓”的原则,管理上该厂也是一丝不苟,制定了井筒完整性管理制度,由专人专项管理。通过不断完善,目前已梳理4大类台账,5项细化台账,3项专题分析材料,不断推进井筒完整性精细化管理。
(罗汉彬 赵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