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6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红豆七夕节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周耀庭这位老一辈企业家一直在默默努力着

  ■ 王文婷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牛郎织女星”,一年一度的七夕节既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也是情人们的专属节日。七夕,这个原本逐渐被人淡忘的中国传统节日是经历怎样的崎岖,才成为如今人人所知的中国情人节?你可能不知道,传统七夕节复兴的背后,竟是这样的一位老人一直在默默努力。

  这位老人坚持不懈推广七夕节20年,连续16年举办红豆七夕节,“以红豆抵抗玫瑰”,让红豆七夕节这一古老的节日在新世纪重新焕发生机。

  他的名字叫周耀庭,一个朴素的农民企业家。

  

  红豆,结下千缕情缘

  周耀庭出生于农民家庭,文化程度不高,却一直读书看报思考变革。1983年,周耀庭受命接手无锡港下针织厂,当时这个厂的全部设备是8台老掉牙的棉纺厂,账面上布满了债务。继承了父辈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经商智慧,周耀庭改革工资制、带头摆摊销售、购买棉纱让工厂运作起来,到1983年底,就创造了上任当年扭亏为盈的奇迹。

  此外,周耀庭深思熟虑,从无锡红豆树的传说里攫取灵感,为产品起了一个颇有民族情感的名字“红豆”,并于1984年成立注册了“红豆”商标,1992年成立红豆集团,这是江苏省首家乡镇企业集团。

  带着满腔情怀,周耀庭带领这个小企业不断发展,下定决心要把集团打造成中国第一文化品牌。随着企业越做越大,周耀庭把目光放得更远了,跳出了无锡一亩三分地,把眼光放到全民族。当时,改革开放风潮涌进,不仅大量国外产品和品牌涌入中国,西方文化更是长驱直入,给中国的着装、习惯乃至思维都造成了冲击性的影响,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在青少年中很受欢迎。周耀庭隐约觉得,那些关于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样的爱情故事,正在渐渐为人所淡忘,缘着红豆集团与传统文化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源于自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周耀庭决心一定要为中华传统文化做些什么……

  

  七夕,用红豆抵抗玫瑰

  1996年起,周耀庭就开始琢磨着,怎样让大家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重新认识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几经酝酿,周耀庭从2001年开始推出红豆·相思节(后定为红豆七夕节),并亲自操刀进行了完整的活动策划。

  2001年6月,红豆集团与江苏省作家协会联合举办了首届七夕红豆·相思节笔会,贺敬之、柯岩、高洪波等30多位诗人和作家参加了这次盛会,大家在太湖之滨举行了诗歌朗诵会,由此拉开了首届红豆七夕节的序幕。

  自此,红豆七夕节在全国范围内引来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思节的征文从祖国四面八方飞来。原来很多中国人还是记挂着七夕节,周耀庭感觉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是有意义的,一定要坚持下去。2012年第二届、2013年第三届、2014年第四届……设立大奖寻找当代王维,举办“红豆七夕节情歌大赛”,“感动中国的爱情故事征文大赛”,“中华节日与和谐社会论坛”……红豆集团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让七夕节离观众越来越近。海内外诗人作家、国内省市媒体,还有数不清的传统节日喜爱者参与到红豆七夕节中来。著名诗人余光中盛赞红豆此举是“用红豆抵抗玫瑰”,周耀庭也凭借“七夕·红豆相思节”这一绝佳案例荣获“中国著名企业策划家”称号,“七夕·红豆相思节”案例获得“中国企业策划案特别金奖”。红豆七夕节系列活动也将红豆文化升华到一个超越企业文化范畴的新高度……

  

  红豆七夕节,中国的情人节

  2006年,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传名录。

  2008年,在由人民网主办的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评选活动中,“七夕·红豆情人节”在全国各地122个节庆活动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改革开放30周年30个最受欢迎节庆”。

  2010年,“红豆七夕节”被中央七部委联合发文确定为“我们的节日”之一。

  ……

  2016年,第16届红豆七夕节又如期举行。20年策划,16载坚守,周耀庭,红豆七夕节的总设计师,中国情人节的推动人,这位朴素的老农民复兴传统节日的愿望终于实现,红豆情人节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情人节。那些有关于七夕的味道出现在大街小巷的节日气息里,出现在社交网络的互动里,这个古老的节日在今天盛装归来,带着古老的韵味,又融入了时代元素。位于无锡的红豆公园,已成为新婚夫妇的许愿地;红豆饰品,被越来越多年轻人戴在身上,他们深红、坚硬、饱满,一如对爱情的忠贞。

  如今的周耀庭,已是古来稀的年纪,却仍记挂着红豆七夕节,还亲自出演了第16届红豆七夕节宣传片。虽已退休,但一讲起红豆七夕节,周耀庭先生满目深情,“我们红豆的‘红’字就是女工在织‘丝’,代表织女,‘豆’字代表种豆的牛郎,红豆集团宣传推广红豆七夕节还将坚持10年,20年,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