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永志 梁刚 饶家豪 王智
今年,是川庆物探山地分公司进入新疆天山南北进行油气勘探作业施工的第28个年头。7月上、中旬,记者一行踏着夏日的熏风热浪,冒着酷暑骄阳,走进川庆物探山地分公司分布在南北疆的三个勘探项目工地。
所见所闻,令人感叹。在天山南北人迹罕至的特定区域内,一群普普通通的石油人,做着油气勘探的平凡事,但所体现的却是中国石油的企业精神。故把见闻记之笔端,以奉献读者……
我们首先走进了一个老榆树下的守站班。
一棵老榆树下,十分简易的两顶小帐篷,一个储存生活物资,一个是睡觉的地方,一个小灶台,一块已经有点馊味的肉,还有一个大水袋,从外面拉水进来的。
这里是川庆物探第四采集工程队伍道兵(47岁)、付云萍(44岁)的守站班,他们刚搬过来,守几天后又搬新的点上。伍道兵说他家住四川德阳市,是从2010年开始到新疆项目工地上打工的,一直做守站班的工作,要管理上百道检波器的正常运行。到新疆后的这几年,先后参加过阿瓦3、叶城、库车、齐古、昌吉多个项目的施工。今年到昌吉项目后已经搬了两次家。
在整个施工测区内,像伍道兵这样的守站班有100多个,他们负责整个施工排列大线、检波器、采集站的正常运行,施工中要24小时全天候守候,一旦所在的点上出现故障就要立即排除,以保设备通畅。
7月9日下午15:30,我们到达川庆物探准格尔盆地昌吉三维勘探项目工地3396线-3387线。在检波点标注为6076号的一个山口上,停放着一辆地震资料采集车,仪器操作员欧刚正在工作查排列。同行的山地一、二队项目部经理曾小立和第四采集工程队队长陈伯俊介绍,项目共布设30条施工测线、22374炮,基本上是800道1条线。工区南边地形高陡,晚上没法放,原计划48天结束资料采集施工,开炮以来先后下了15天的雨,施工无法进行,耽误了工期,现在看来至少要两个月才能结束施工。现在的勘探工程施工成本刚性上升,而投资却逐年下降,职工收入锐减。队上做了个统计,70%的职工靠挣钱养活一家人,现在的收入只能糊口,养家就很困难了。
第四采集工程队队长陈伯俊说,他每天都在看天下不下雨。几十天熬下来,头发一把把掉,还白了一些。为了实现甲方的地质目标,这个项目的炮道密度每平方公里达到167万道,是常规勘探30万道的5倍多。炮道密度增加,工作量就加大了,一边是工作量增加,一边又是收入大幅度降低。面对困境,大家充满信心,抱团取暖度过这个冰冻期。
采访手记
抱团取暖度过冰冻期,话语沉重但充满力量。无法抗拒的全球低油价造成油气勘探行业举步维艰,但员工们面对困境知难而上激流勇进,无怨无悔做好工作,其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可圈可点,这也是企业共克时艰推进发展的根基所在。由此可以这样说,破局困境指日可待,企业发展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