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8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手游版号审批新规为何引发恐慌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舒圣祥 媒体评论员

  

  7月12日,记者从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获悉,有关广州天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喻平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反映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理游戏出版申请时间过长等问题,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对此高度重视,为切实维护游戏企业合法权益,当日紧急联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业务主管部门,如实反映公开信中所提具体问题,希望予以解释并改进管理工作。总局业务主管部门依据存档数据,给出了详细回复,公布了广州天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5件网络游戏出版审批事项的办理过程和审批情况。(7月13日中国经济网)

  7月1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了《关于移动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这份通知,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媒体报道也很少,但在手游创业圈里却炸开了锅。广州天海网络科技创始人喻平,在网上写了一封公开信,直呼“从此之后,独立游戏开发者乃至小规模的创业团队,基本上是死路一条”。

  为什么手游版号审批新规,会让手游公司如此恐慌?旁观者可能觉得,应该是这些游戏大多粗制滥造或者低俗媚俗,所以害怕通不过审批。这样的问题确实存在,要么暴力血腥,要么打色情擦边球,类似的手机游戏确实不少。但更重要的是,手游公司等不起漫长的审批时间。

  一般90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间,对于竞争异常激烈、更新非常迅速的手游行业来说,拿到版号的时候,估计黄花菜早就凉了。尤其是那些资金实力有限的创业型手游公司,做得出产品却等不起版号,很可能饿死在黎明之前,更遑论那些独立开发手游的创业个体户了。

  手游公司要想尽快拿到版号,只能花钱找中介。尽管总局表态“游戏审批不收费,反对中介借机敛财”,然而,凡审批就有寻租可能。只要有需求,就会有市场,黄牛从来不是无缘无故产生,代办中介亦如是——无论总局怎样反对代办,怎样否认存在“加急办理”通道,金钱驱使下的关系户总能找到门道,任何权力部门都不会是无缝的蛋。

  手游版号审批会不会催生高质量的游戏,那是得打问号的。因为“生死未卜”,哪敢乱烧钱?就算有信心顺利拿到版号,手游公司又不是“章鱼保罗”,谁敢对半年后的市场做出神预测?但是,手游版号审批必然催生中介寄生虫,乃至某些权力机关的腐败,却是不难想象的。

  手游公司好不容易整出一个游戏,但不能随便上线,必须首先和出版社打交道,然后去找省里面的出版局,一直找到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然后等啊等。这一幕怎么想怎么觉得有点怪异,手游公司到底是怎么和出版社扯上关系的呢?

  如果手游只是上网提供用户下载,并不出版实物光碟发售,到底算不算出版?倘若上网运营的手游算是所谓“移动出版”,所有的APP、所有的自媒体、所有的网上直播、所有的网络小说……凡是提供网络下载或者通过网络使用的,是不是都该算是“移动出版”?

  让人困惑的是,这样的前置审批到底期望达到怎样的监管效果?如果审批很严,上线监管却很弱,是否本身就是形式主义?审批有没有具体的标准,审批效果有没有具体的考核?如果既没标准,又无法考核,岂不全由审批者自行说了算?

  众所周知,新一届政府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为突破口,取消和下放了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国务院曾有明确规定,要防止审批事项边减边增、明减暗增,要进一步为企业“减负松绑”,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公正发展环境。手游版号审批新规,却大有反其道而行之的意思,新增了行政许可。

  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国务院公开了“三个严格”:严格设定标准,严格设定程序,严格对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那么,手游版号审批行政许可是否非新设不可,可否通过其他管理手段或措施解决?在设定程序上,有没有广泛听取意见,是否召开过听证会?在监督上,如果造成了对行业发展不利的后果,有没有可能及时修改或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