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雁鹏
公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关系到公路系统队伍的整体能力和素质,公路安全在管理、管理在人才、人才在教育培训。因此,公路事业的发展和振兴必须要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如何搞好职工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岗位技能,更好地为公路事业服务凸显重要。对此,笔者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公路系统的职教培训形式
(一)上级办班教育培训。一是关键工种教育培训。每年上级部门对关键工种都举办培训班。如路政员培训班、统计员培训班、道班长培训班,重点是理论方面的培训。每年举办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继续教育学习培训班等,重点是评聘职称前的专业知识培训;二是道班长、统计员管理岗位的教育培训。由于道班长既是生产中的管理者、指挥者又是生产的直接参与者,道班长技术业务素质的高低,影响着整个班组的作业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稳定。
(二)公路局集中教育培训。由于养护职工工作的特殊性,给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搞好职工教育工作,主要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培训:一是对道班长的定期教育培训。按着上级文件要求,每年举办脱产养路工养护知识培训班,进行全面教育培训;二是对管理人员的岗位教育培训。使每位管理人员进一步熟悉自己业务,提高自身素质;三是对在职人员的轮训。几年来,我局聘请了各层次人员如上级领导、各科室人及兄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理论讲解,加强与各培训学校进行知识更新,创造学习机会对优秀人员进行培养,选送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能手到兄弟单位进行业务考察学习,定期组织各层次人员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探讨。在广泛开展生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教育培训和考核的同时,大力开展工人岗位技术大比武活动,积极开展各岗位间的“换位学习”,提高了职工一职多能的综合素质;四是定期考试促进教育培训。为了检验培训效果,定期和不定期对职工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采取每月抽考的方式对全体职工进行考试。同时,根据形势及生产的需要,不定期地对一线职工进行技术业务考核,如非正常情况下的作业考试等。
(三)道班自我教育培训。一是道班每月培训。道班每月按照局机关下达的职工教育培训计划,结合本道班实际进行系统安排,组织职工进行岗位应知应会和岗位练兵活动;二是道班每日一题。每个小组按照道班的安排本着“干啥学啥”的原则,在小组内开展每日一题活动。
二、职工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看,职工技术业务素质满足不了公路发展的需求,职工素质不适应的问题渐渐凸现出来。科学养护路面检测是基础,我们公路养护管理还是以传统方式为主,公路养护中缺乏精确检测技术及装备,对路面损坏的“诊断”大多根据肉眼和经验来进行判别,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路面的损坏情况(时间、程度)及损坏规律,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以至在实施过程中变更较多,既浪费了有限的养护资金和时间,也影响了路面养护效果。不管是道路养护管理信息化,还是施工工艺中的预防性养护,这些手段都是在道路出现病害后的“治疗性”措施,要想真正治好道路的“病”,对其“病情”的正确诊断,即科学、完整的路面检测,提高职工素质教育更为重要。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从职工素质存在的问题和目前公路事业改革发展的趋势看,职工素质不适应,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一)教育培训手段不适应。目前的手段只是上级办班培训、局段培训和道班自行培训三种手段,实践证明,这三种培训手段为提高职工技术业务素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这三种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职工教育培训的需要,主要问题是上级办班培训虽然有其权威性和系统性,但是只能满足个别工种的需要,只能提高部分职工的素质;局段集中培训虽然普及面较广,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在提高职工实际技能上也只是杯水车薪;道班自行培训,虽然培训贴近现场、贴近实际,但是由于工作性质和素质的参差不齐,在教育培训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上也只是断断续续、浮在表面、时好时坏。
(二)教育培训内容不适应。一是缺乏实际应用能力的培训,无论是哪级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理论上的知识,现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不足;二是缺乏新技术的培训,就目前的教材已远远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需要,由于培训跟不上,造成新技术在运用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危及行车安全。
(三)教育管理体制不适应。目前的职工教育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主要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缺乏专业上的指导;二是缺乏师资力量。这些问题造成职教培训效果不好,不能适应创建和谐公路发展的需要。
四、搞好培训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搞好职工教育培训,切实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以适应公路发展的需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一是健全教育管理机制。培训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级负责、分类培训,领导负责统筹职工教育工作,职教部门负责技能人才的岗位培训和技术工人的培训工作,形成责权明确,分级管理,重点突出的培训格局;二是有主管局负责,增强培训的权威性,由于专业不同实行系统分工,业务科室负责职工技术学习的指导、检查、考核工作,实施专业化管理,以达到“干什么、学什么”的目的,最终提高职工实际业务能力。
(二)建立长远培训规划。一是建立职工个人技术培训档案,要把每个人员的教育培训情况纳入档案管理,随着人事档案走,做到“学什么干什么,干什么学什么”,人尽其才;二是建立个人年度培训计划,根据岗位需要对每个职工都要制定培训计划,让每个职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三)优化教育培训内容。各项规章是进行日常生产作业的基础,所以我们首先应结合各种规章和本单位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规范教育培训;二是瞄准发展进行培训,养护生产中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能否渐渐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关键在于职工对新技术、新设备的认知水平及熟练程度,因此在日常必须加强培训,使之在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体现出更强的优势;三是立足现场进行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应紧密联系养护生产和现场作业实际,把系统培训、综合训练、应急培训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培训内容,切实解决现场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完善教育培训方式。一是定期培训。为了保证培训质量,每年要下达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定期举办脱产、半脱产、业余培训班。同时职工日常学习也是定期培训的一种手段;二是灵活培训。培训的形势要活,不要局限于“请进来,送出去”,可以搞一些互动式培训。如举办针对性强,有生产意义的辩论比赛,这种形式涉及面很广,职工努力去学、去翻阅。其次,结合生产实际的需要、季节的特点或人们思想素质的高低,随时制定出临时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案;三是站段每个具有职能作用的科室都可以办班,对象可以是一线职工,可以是管理人员,也可面向全站。同时,还可以发一些教育调查表、培训需求表及时与职工沟通,反馈真实意见,及时安排培训,达到“缺什么补什么”的目的,以此来提高职工素质。
(五)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加强系统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及专业技术骨干的培养、培训,使他们的业务能力尽快适应发展的需要;二是加强专业技术干部的培训,专业技术干部是职教工作的宝贵财富,必须让其发挥作用;三是加强质量队伍建设,工人质量是搞好职工技能培训极其重要的基层力量,要把那些有经验、有敬业精神的技师聘为岗位技能岗位,以增强实作培训的力量。
(作者单位:阜阳公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