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先童
朋友小王所在的研发部由老板直接管理,原本共有四名员工,负责不同类型产品的结构设计。大家每天做着自己的份内工作,互不干涉,日子轻松惬意。但在刚刚过去的这五个月里,其他三位同事有的辞职有的调离,只剩下了小王自己。他不得不学习了部门内所有的工作内容,接下了所有的工作任务。
忙点儿累点儿没关系,为了薪水嘛!每天晚上,小王都提醒自己要忍耐。但让他忍无可忍的是,上周老板又下达了一个紧急设计项目。整整八天的时间,每天都加班到凌晨一点才回家,刚打个盹又要爬起来赶到公司上班,一日三餐都是开水泡面加榨菜。
今天,这个项目终于结束了。小王将请假条放到老板面前,然后扬长而去。快走出办公室时,回头看了一眼那光秃秃的脑门,恨恨地想:等我回来,就递辞职书!
坐上去嵩山的长途汽车,他准备到佛门静地梳理一下自己纷乱的心境。快到景区时才发现人流如潮熙熙攘攘,再想起正处于风口浪尖的释大师,他突然觉得索然无趣,将手中的门票塞给一位拄着拐杖朝圣的老人,自己转身向山脚走去。
他无意中步入乡间的集市,各种各样的小摊贩,高低起伏的叫卖声。他在一个铁匠铺前停下,看通红的铁块从炉子里钳出来,被反复地锻打。那大锤一下一下像是砸在他的心上,他感觉自己就是那一方铁块,被生活翻来覆去地锤击……
他愣愣地看着四溅的火花,直到黝黑的老铁匠将打好的镰刀安装到木柄上时,他才惊醒过来。
他走上前,不解地问:“现在机械水平很发达了啊,为啥还要如此辛苦地手工打造镰刀?”
老铁匠说:“手工打造的更锋利,村民收割庄稼时用着更舒服。”
“可是!”小王突然喊出了一句:“你有没有想过铁块的痛苦!”
老铁匠收好镰刀,喝了一口大海碗里的浓茶,慢慢地说:“我这里的铁块,有两种命运:一种是扔进炉子打造成实用的刀具,一种是扔到墙角,风吹雨淋后烂成一堆铁锈。如果是你,你愿意做哪一种铁块?”
你愿意做哪一种铁块?返程的路上,小王的耳边一直回响着老铁匠的问题。终于,他有了自己的选择,他走进老板办公室,微笑着说:“我回来了,您有新的工作安排吗?”
“你的精神状态不错,看来在少林寺收获不小啊!”老板点点头,起身将一份文件递给小王。“这几个月,你已经具备了公司所有类型产品的结构设计能力,并且掌握了高效工作的技巧,所以我决定委派你到新筹建的东北分公司,担任研发总监,负责组建一支强大的研发团队。这是你的任命书!”
接过任命书,小王心中感慨万千,耳边又回响起嵩山脚下那位老铁匠的话。是啊,人生有如一块凡铁,与其在岁月中慢慢锈蚀、化为齑粉,不如投身“社会”这个大融炉,历经各种“压力”的捶打而百炼成钢。每一位成功者的脚下,都曾踏过了无数的压力与困难。就像高尔基笔下的海燕渴望更猛烈的暴风雨一样,不管你经营哪种事业或从事哪种工作,当你能够真正直面压力,渴望借助更大的压力来升华自己的时候,你离成功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