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注定成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乘着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国家战略的东风,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历经14载筚路蓝缕历程后实现历史性突破,跃入国家级开发区行列,站在了新的历史高点。
三年来,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抢抓机遇,锐意进取,谱写了改革发展的新篇章。2012年,钦州港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65亿元,是2010年288.2亿元的2.65倍;财政收入完成94.4亿元,是2010年27.12亿元的3.48倍;外贸进出口完成29.9亿美元,是2010年9.9亿元的3.02倍。今年1-7月,开发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8亿元,财政收入完成41.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312.9亿元,外贸进出口完成13.8亿美元,港口吞吐量完成3246.3万吨。主要经济指标综合排名位居广西所有开发区前列。
向着千亿元级开发区进军
2010年11月11日,是一个令钦州港开发区人永远铭记的日子,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复函广西区政府和商务部:同意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广西第二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了十多年来广西省级开发区跻身国家队新的突破。
上档升级,是机遇,是挑战,更是责任和担当。钦州市政协副主席、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润良和开发区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钦州港开发区承担经济和社会发展责任更加重大。根据广西的沿海发展战略部署和钦州市建设新型临海现代化工业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指向,开发区重新规划完善产业布局,绘就了一幅新型工业化的蓝图。未来五年,开发区将凭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优势、体制优势和环境优势,向千亿级开发区迈进,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区。
于是,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应运而生,坚持“一区多园、齐头并进”发展理念,走园区化、集群化、链式化发展道路。以众多大项目为支撑搭建起来的石油化工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以及面向东盟区域性航运中心和现代物流基地,成为开发区吸引国内外投资商的华彩舞台。
至2012底,开发区规模以上石化企业项目36个,其中已投产14个,在建15个。全年石化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16亿元,税收74.6亿元。能源产业的钦州燃煤电厂、新天德能源2家企业已形成33亿元的生产能力,燃煤电厂二期、钦州热电厂临时供热工程及中电投热电项目等在建项目3个,建成后产能84亿元……粮油加工产业、现代冶金产业、造纸产业也都建成或正在推进一大批项目建设。物流产业引进了中石油、中船集团、中海集团、中外运等20多家航运、造船、物流、贸易公司,其中,中石油国际储备油库项目一期420万立方已建成投产,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在南方布局已成规模。
大项目催生出新的增长点
在钦州港开发区,招商引资历来都是头等大事。开发区以招大商、招群商为目标,坚持高站位、大手笔,借外力、挖内潜,用真情、辨真伪,成合力、求实效的八大招商理念,制定出台了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十条意见,形成了人人关心招商,人人服务招商的浓厚氛围。全力开展扣门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等多形式招商引资活动,跟踪项目抓促进,促进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促开工,开工项目促达产,外商外资不断汇聚。
作为招商引资的平台和项目入驻的载体,钦州港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打造了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
2012年,经开区招商引资再结硕果,成功签约引进优质项目11项,总投资164.6亿余元,全年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1.3亿元,完成外资项目到位资金35041万美元。这一年,总投资约100亿元的中船集团钦州大型海工修造基地项目签约,这是钦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志,结束了广西沿海没有现代化造船企业的历史。这一年,四川、广西两省区政府在成都举行《加快推进建设西南出海大通道暨合作共建北部湾川桂临海产业园协议》签署仪式,川桂合作掀开历史新篇章……
2012年12月21日,“环球视野·亮点中国”高峰论坛暨2012环球时报总评榜发布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其超群实力金榜题名,荣获中国2012年度最具投资吸引力园区的殊荣,成为全国5个入选园区之一。
让开发建设成果惠及百姓
随着钦州港开发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不断拓展,起步阶段和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些民生问题引发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失地农民上访、拆迁补偿等问题也逐渐增多。
“群众上访说明有需求,说明我们工作没有做好。”陈润良书记如是说。他带头变上访为下访,主动化解矛盾。开发区领导不断深入百姓家中,倾听群众诉求,还定期召开开发区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直面问题,化解症结。他们建立了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分期分批解决信访难题。
让发展成果惠及民众,开发区近年来投入巨资进行道路、街区绿化、美化、亮化。
2010年以来,开发区先后投资20多亿元,实施了开发区主(次)干道的绿化改造、污水处理厂建设、水电通信管网建设、百旗广场建设等近百个城市建设重点项目。
2012年,开发区建成了百旗广场、勒沟东大街、大榄坪第七大街、新城区一期路网等一大批市政道路,实施了较大规模的绿化工程,新安装了一大批路灯,完成了西港区市政污水管网、垃圾中转站、大榄坪220kv变电站等一大批排污、排水市政设施建设。
开发区积极推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近年来,开发区先后综合投入2亿多元为群众修路、拉水、通电、兴建防洪设施,启动实施百余项民生工程,就业、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社会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把不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
追寻着开发区发展的足迹,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贯穿其发展壮大过程中的一条精神主线——“握沙成团”。用陈润良书记的话说就是“把看似不可能办到的事情,通过努力把它办成”。
同全国许多开发区一样,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几乎都面临相同的困境与矛盾。从小到大曲曲折折,面临过困境和危机,但都一步步地挺过来了,并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就是因为始终坚持握沙成团的精神,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无论挑战多么严峻,都奋发进取、顽强拼搏,全力去争取胜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与之相配套的是,以只要企业有困难,就一呼百应为企业提供顶级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软环境建设,为驻区企业提供了高效优质服务。总投资约100亿元的中船钦州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项目落户开发区,用神速来形容一点儿都不过分。2012年上半年,中船集团与钦州沟通表达建厂愿望,开发区即筹措资金开展该项目一期工程1290亩海域的吹填,开发区工管委调集上百台运土车、推土机及50多艘吹沙船每天24小时昼夜不停作业。2012年9月22日,中船集团钦州大型海工修造基地项目正式签约。
真诚赢得了信赖,带来了回报。今年2月2日上午,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胡问鸣亲临施工现场。通过考察后,决定在一期发展10万吨级船舶修理及2万吨级船舶建造的基础上,再上二期发展30万吨级船舶修理及10万吨级船舶建造及大型海工产品等业务,计划2014年形成生产能力,年产值300亿元以上。
钦州港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三周年之际,又迎来了新的目标——向着两个千亿元开发区奋进! (卢庆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