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镇强 王佳声
从昔日名不见经传的福利五金厂,到目前集传统的汽车配套产业与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等新能源产业于一身的现代化大型企业,山东泰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共用了14年。把企业从“弱不禁风”培育到“羽翼丰满”,山东泰汽的秘诀就是,坚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品结构,走科技创新之路。
小村镇孵化出大企业
发轫于14年前的一场改制,让山东泰汽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
“1999年12月17日,是一个让所有泰汽人不能忘却的日子,那一天企业正式改制成了股份制公司。”8月7日,山东泰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风太的思绪飘回了十多年前。
张风太所说的企业是寿光市留吕福利五金厂。这家成立于1987年的村镇企业在改制前年产值不足2000万元,员工不足200人,产品单一,企业走到了一个危险的十字路口。
面对着企业未来如何走的考题,张风太带领企业选择了改制,成为了当时留吕镇第一个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
在改制为寿光市泰丰汽车底盘制造有限公司后,山东泰汽又进行了一系列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对此,张风太介绍说,企业更新了员工的思想观念,采用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与此同时,企业运行质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产品品种增多了,产量加大了,应用以产促销的经营模式。”
改制是为了谋求更好地发展。在彻底解决了困扰企业多年的三角债问题后,山东泰汽从2000年开始扭亏为盈。“公司每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由1999年底改制前年产值不足2000万元发展到去年的22亿元。”张风太底气十足地说。
目前,这家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已经发展成以从事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为主的现代化大型企业。据介绍,山东泰汽目前下设山东泰丰汽车制动系统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泰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泰汽电动车辆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子公司,厂区分布在潍坊、青岛、上海、合肥、西安等城市。
转型升级,瞄准新能源
8月8日,在山东威能环保电源公司生产车间内,24℃的恒温让工人们在忙碌工作的同时,丝毫感受不到室外35℃的高温。在经过涂布、制氮、搅拌、辊压等多重工序后,一块块锂离子动力电池陆续生产出来。
山东威能环保电源公司是山东泰汽旗下的一家子公司。这家成立于2006年的环保电源公司,正是山东泰汽转方式、调结构的一个缩影。
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刘言汇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是专业从事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和生产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产品是电动自行车电池、电动汽车电池、矿灯电池、电动工具电池灯。
“在汹涌澎湃的市场大潮中,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单靠低水平重复建设是难以实现的。国家‘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科学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为企业指明了方向。”在2010年的威能锂离子动力电池投产剪彩仪式上,张风太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山东泰汽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早在2010年10月就被列入当年国家第一批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计划,获得了国家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的重点扶持。
在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同时,山东泰汽继续抢占新能源市场,开始进军电动汽车产业。据了解,山东泰汽生产的电动汽车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是以高性能锂离子电池为动力的两座、四座低速电动轿车。
山东泰汽电动车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世健告诉记者,泰汽电动车在国内锂电电动车市场举足轻重,并且在2012年山东省政府公务用车招标采购中中标360辆电动汽车,此外寿光市政府也采购180辆泰汽电动汽车。
追求创新,借梯上楼
在山东泰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办公楼上,挂着一幅写有“科技创新,人才创业,管理创效,务实创德,实现自我”的书法作品,在这被称为山东泰汽生产经营总方针的20字中,位居首位的即是科技创新。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始终被泰汽人视作法宝,牢牢抓在手中。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我们深知自身技术力量薄弱。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憾,我们采取了‘借梯上楼’的策略。”张风太说,所谓“借梯上楼”,就是借助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科技力量,采取合作、合资等方式,推动企业在新能源产业及高科技方面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山东泰汽已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以及中科院化学所、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计算机所、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深层次合作关系。
“借梯上楼”效果正在显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山东泰汽与中科院化学所成立的“山东威能环保电源院士工作站”,专注于锂电池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使用该材料制造的磷酸铁锂电池的低温性能实现重大突破,低温零下40℃能够放出额定容量的90%以上。“这对于电动汽车在低温天气下的续航里程起到了延长作用。”牛世健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