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27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守护安全的“忠诚卫士”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南屯矿生产一线优秀劳动者群像素描

  ■ 陈倩

  

  在山东兖矿集团南屯矿有这样一群“无名英雄”,他们默默无闻地常年坚守在安全最前沿,战斗在安全生产第一线,查隐患、探险情,堵漏洞,与事故决战,与危险抗争,将安全延伸——虽然,这在别人看来他们的事迹很“平常”,然而他们却将它视为一份神圣使命来完成,他们用忠诚和赤胆捍卫着矿山的安全,守卫着矿工生命,用朴实无华的行动抒写着爱岗敬业的感人情怀。

  

  刘振西:“黑脸包公”保安全

  

  南屯矿选煤厂安监站站长刘振西有这样一个绰号——黑脸包公”。其实他脸不黑,平常也谈笑风生,但工友们喜欢称呼他“黑脸”是肯定他面对违章时的严格;“包公”则是人们对他工作中不讲情面,认真守护安全规章的赞许。

  “干安监工作是个良心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职责和岗位。”这是刘振西从事厂安监工作以来最执著的信念。

  一次,大班检修职工小张师傅独自在运转的设备前紧固螺栓,刘振西看到后,立刻上前制止了他,并让他立刻办检修手续,并把设备停电挂牌后再干活。小张不以为然地说:“不就是三两分钟的事,一个停电票十分钟也办不完,你用得着那么认真?紧个螺栓还能出啥事?”刘振西仍坚持要他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事后,刘振西特意找到小张,从家庭亲情的角度苦口婆心的向他讲述违章作业的危害性,用真情和爱心说服小张允诺不再违章。

  刘振西几乎每天都要对选煤厂的上百个岗位仔细巡检,一旦发现隐患,立刻同隐患车间签定“三定表”,对检查出的隐患责令限时整改,并跟踪复查整改落实情况。如今,在他的影响带领下,遵章操作已成为每个职工的习惯,同时为选煤厂构筑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安全“防护网”。

  

  史卫锋:建安工地的“啄木鸟”

  

  查违章,开罚单……乍一听,这似乎是交警的活儿。实际上,这是该矿基建办质监员史卫锋查“三违”的工作程序。

  有一次,施工单位的一位负责人到检修现场查看检修进度,由于走得匆忙忘了戴安全帽,史卫锋看到后,马上对这位负责人提出批评,并提醒他赶快离开工作现场。还有一次,一名工友在进行紧急事故抢修时,没等运行人员采取安全措施就开始工作,被史卫锋发现后,给他记了违章并罚了款。为此,该工友一度埋怨史卫锋不近人情,后来,直到该工友在一次事故通报上看到一起和他类似的违章行为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郑重地向史卫锋表示了感谢和道歉。

  史卫锋说:“一个优质的工程,既有赖于技艺精湛的施工人员,也需要工程负责人铁面无私,‘捉’出工地质量、安全的隐患,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确保工程经得起考验,对得起职工群众。”

  

  张忠义:传播安全的“好声音”

  

  “同志们安心听,今天我给大家讲的小故事叫《安全无侥幸》……”在职工学习会上,该矿综采队工会主席张忠义正给职工们讲解安全小故事,他绘声绘色的讲述让大伙听得入了神。

  “今天干活的时侯,小陈一抬头撞到管道的法兰上,由于起身太猛,安全帽都碰歪了,耳朵嗡嗡作响,不过幸好戴了安全帽没直接撞到脑袋上,不然可就惨了。在施工现场和设备检修期间不戴安全帽、用没擦干水的手去接触电源、随意攀爬脚手架和高空支架等都是违章行为……”在班中餐饭桌上,张忠义与一同就餐的工友们摆谈着习惯性违章的危害性。

  为提高大家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张忠义积极在安全教育方式方法上创新,把原来学习会上长篇大论念安全文件的“常规化”教育形式改变成以讲安全小故事为主的“生动式”教学模式,把兄弟单位历年来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典型“三违”作业发生的工伤事故编写成《安全小故事》在职工会上向大家讲述。同时他还把教育课堂搬到作业现场、搬到家庭、搬到饭桌上……工友们在感慨张忠义的良苦用心时,也发自内心由衷地说:“张师傅给我们讲述的一个个富有哲理、发人深醒的安全小故事,在我们思想上牢牢筑起了坚实的‘安全堤坝’,以后工作中一定不辜负大家对我们的期望,不辜负亲人对我们的企盼,做一名真正的安全‘放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