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26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短信无法发送接收遭吐槽
易信或面临商标纠纷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李斌 报道

  

  网易和电信合推易信挑战微信,上线首日毁誉参半。网易官方宣布,易信正式发布的24小时内,用户数量突破100万,在苹果商店应用排行榜排名超过微信、微博。不过,也有很多用户吐槽易信免费短信无法发送和接收、邀请好友和推荐好友时手段“粗暴”、不注重保护隐私等。

  

  24小时用户破百万

  

  中国电信和网易宣布合作推出类微信产品易信。该产品发布后,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尝鲜”。

  网易公布的数据显示,从8月19日10点至20日10点,易信正式发布24小时,用户数量突破100万。同时易信发布首日即登上苹果商店应用排行榜总榜第三、社交榜第一,超越微信、微博。同时,易信新建群数超过2万,朋友圈照片上传总数超过30万,易信免费短信功能发送次数超过100万次,电话留言功能使用次数超过40万。按照目前发展速度,预计本月底,易信用户数有望迈入1000万大关。

  据了解,易信的同类产品微信达到1000万用户数,用时6个半月。如果易信在10天内达到这一数据,那么新增用户增速将是微信的20倍。

  互联网分析人士孙杰表示,苹果商店易信超过微信不是因为用户比微信多,而是短期易信用户增长速度快于微信造成的。由于易信设计的注册和加好友机制比微信宽松,且只依赖手机号码,很容易将手机里的好友都发展成易信用户。

  

  短信无法发送和接收遭吐槽

  

  虽然易信增长很快,但也遭到了试用网友的不断吐槽。用户反映最多的是易信宣扬的最大亮点“跨网免费发短信”,而部分异网(非电信网络)用户在使用免费发送短信业务时出现无法发送和接收的情况,电话留言功能一度无法使用。用户“靴子”调侃易信说:“这是让消息飞一会儿吗?可是你都飞得迷路了。”

  其次,被用户投诉的是无法注册。很多用户兴冲冲地想去尝鲜,用自己的手机号注册后,提示失败,而且多次提交都不成功。

  此外,用户普遍反映易信朋友圈发图非常慢,需要半分钟之久。同时,部分电信用户反映之前承诺的免费流量没有到账。

  另外被网友吐槽的是易信“不太重视隐私保护”。比如易信在邀请好友和推荐好友时,手段有些“粗暴”,根本不经过用户允许,就“莫名其妙被加上了”,而且可以和陌生人对话。而且,易信的朋友圈非常透明,即使彼此不是好友,也能看到对方的评论,并可以和对方对话。“假如你的前男友或前女友们彼此加了对方,你就麻烦大了。”有网友如此调侃易信不注重隐私功能。

  对此,网易CEO丁磊的解释是“易信更开放”。

  对于以上问题,易信表示部分功能已经完成了修复,其他未修复的功能正加紧修复。易信还称,300M免费流量将在48小时内到账,现阶段仅限电信用户,未来还将进一步开放。

  

  易信面临商标纠纷

  

  市场上目前已有一款“易信”产品,由北京金诚和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在2012年9月份就已经申请注册商标。更重要的是,金诚和讯申请的商标类号已经涵盖了网易“易信”的服务领域。根据商标注册程序,预计一两个月内将获得批复。

  另一家申请注册“易信”商标的企业,申请时间是2013年1月份。据业内人士分析,通常,同样的商标,谁申请在前,就会优先授予谁,并不会因为企业规模的大小而改变。根据产品的出产时间,金诚和讯版“易信”出现在前,网易版“易信”在后,预计一场商标之争难以避免。

  此前,联想公司在2001年走向国际时,才发现英文名“Legend”在全球竟被100多家公司注册过商标,只好花费巨资更名为“Lenovo”。2012年,苹果在推出iPad后,却忘了在中国注册商标,结果向唯冠支付了6000万美元和解。

  对此,易信方面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已受理其提交的关于“易信”商标的注册申请。

  IT与知识产权律师赵占领表示,他在国家商标局网站上的查询结果显示,已经有企业申请注册易信商标,但还没有通过初审。目前没有企业拥有易信商标。“现在这些使用易信作为名称的APP,包括网易都难以向其他APP主张商标侵权。”赵占领称,若易信商标被其他企业成功注册,对于网易而言,不仅难以有效保护自己的品牌,自身还存在较大商标侵权风险。

  

  微信遭遇“围攻”

  

  借网易和中国电信联手推出移动IM产品易信之机,搜狐、360、京东等纷纷表明立场,显示出对微信垄断性地位的担忧。在易信发布现场,搜狐CEO张朝阳、360总裁齐向东、京东高级副总裁蓝烨均前来“声援”。

  他们的出现均能从微信身上找到理由。其中,360是腾讯“宿敌”,中国电信是为了直面中国联通推出的微信沃卡,京东则是出于对腾讯电商和支付的忌惮。

  就在8月20日,腾讯旗下的易迅宣布将在PC网页版、Android及iOS手机客户端全面支持微信支付,成为国内首个全面接入微信支付的B2C网站,也迈出了在移动电商领域的重要一步。

  记者了解到,除了网页端和手机客户端,用户在微信中关注易迅的公众账号,打开推荐的页面或商品链接,就直接可以完成下单、购物。点击朋友圈中别人分享的易迅链接,也可以下单、购物。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中国4.7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微信便拥有4亿,而易迅作为首个在微信平台形成闭环的电商企业,无疑是想借助移动电商实现弯道超车。相对于PC端网购市场超过1.3万亿元的市场规模,移动电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界面容量、消费者购物习惯和支付的便捷性成为移动电商制胜的关键。

  艾瑞咨询发布的2013年二季度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研报称,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064.1亿元,环比增长64.7%。远程移动互联网支付在移动支付整体占比高达80.1%,交易规模达852.4亿元,环比增长90.7%,超过上季度移动支付市场整体交易量。

  由此可以看出,移动支付已是一个千亿元级别的大市场。随着电子商务的强势崛起,未来的移动支付市场将更加庞大。

  如此吸引人的前景,其他巨头自然不能坐视微信崛起。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薛永锋认为,目前中国移动IM市场上,虽然微信一家独大,但并不是没有任何机会。“微信商业化毕竟还处于早期,其生态链和用户习惯并没有形成,此番出手还是最好的时机。”

  分析人士指出,早期的微信通过“附近的人”功能打败了米聊等同类产品,让用户大规模转移到微信平台,熟人间的粘滞性也保证了微信本身的用户粘度,随后又更新了“摇一摇”、“扫一扫”、“朋友圈”和“微信平台”等功能,新近又推出游戏“飞机大战”。但除了朋友圈关系之外,其他的功能并非不可代替。

  分析人士表示,未来微信、易信、来往三者将会围绕移动IM市场展开新一轮的角逐,激烈竞争中谁能获取更多市场份额,还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