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24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新主管急破
三道“紧箍咒”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到新的公司担任主管一职,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分析一下解决办法。

  

  

  

  挑战一:如果下属“越级报告”

  在传统的观念里,“越级报告”通常不被允许,但是现在以E-mail链接的企业交流网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封邮件同时发送给很多人,其中既包含了直属主管,同时也包含主管的主管。事实上很多越级报告和越权指挥就这样发生了:你的下属向上跳过你,越级向更高级别的主管报告工作,或者你的主管向下越过你直接指挥你的下属行事。成为“透明人”的滋味不好受,不好直接表达不满,也不好表达相反意见,该怎么办?

  急救方案

  1、保持健康心态

  在火冒三丈之前,先冷静分析一下被“跨越”的真相。在很多情况下,下属越级报告,可能是你刚好不在现场,如果等你回来的话,时效上很可能会赶不及,越级的出发点是求速回应、避免误事。同样,上级越级指挥也可能因为相同原因。当然也有一种情况是下属跟你沟通后意见未被采纳,只好转向更高层主管以求重视,或者上级因为任务的特殊重要性,决定亲自指挥实施。

  越级报告与指挥现在已经成为组织运作中的一种常态,很多企业为了降低“组织伦理”的僵化带来的低效率,都开始提倡“多方参与”和“直接对话”。因此,每一名主管都可能会被越级报告或越级指挥,传统的“面子”思维一定要放弃了。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主管一定要有健康的心态与正确的认知,凡事都应该以求取“事情处理的最大效益”为依归,不必僵化于所谓的职权或面子问题。

  2、与上下共同完成“三角传球”

  当实际状况有需要的时候,原则上任何人都可以越级报告、越级指挥,但必须要遵守“三角传球”的原则,让被跨越的层级也接收到同样的讯息。

  如果因为时效性工作而被迫越级,应该让下属遵守尽快“补报告”的规则。如果是因为谈不拢而找更高级主管反映意见,也应保证“沟通”在先,不能让下属养成凡事直接找顶头上司的习惯。

  经过“三角传球”之后,如果你觉得上层主管的决定有不妥之处,应该立即主动与之争取修订决策,而不是“既然上级已经决定,自己只好暗自神伤”。

  挑战二:“沟而不通”怎么办?

  跟下属交流,有两种路数最易走偏:有一类人看似长于沟通,但听起来却逻辑跳跃,说话天马行空全无重点,甚至语无伦次而不自知。还有一类人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却让人感觉从头到尾在自说自话。结果都是“有沟没有通”。

  深入拆解“沟通”这件事儿,可以发现,不善沟通的根源有两个:

  其一,没搞清楚“是什么事”。对想要传达的“事”,缺乏系统性、结构性的了解和掌握,所以传达给别人的时候,说起来零零落落、逻辑不清,甚至自相矛盾。对方接收自然非常吃力。

  其二,没搞清楚“对什么人”。把话说清楚只是沟通的基础,要让人听进去,进而认同、接受,“人”的因素更关键。对下属、对兄弟部门或者是跟客户沟通,立场经常迥异甚至对立,若未能认知到“人”的不同,一味只想把“事”说清楚,结果不仅自己碰壁,对方也肯定心里憋屈,认为你“根本不了解”或你的意见“根本不可行”,完全达不到沟通目的。

  急救方案

  1、对“事”:养成良好的系统习惯与结构习惯

  在于对于想要表达的“事”,在向别人开口之前,务必先理解清楚,建立一个思考的结构。进而由工作推广到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系统习惯与结构习惯,那么即便口才并不突出,也能让论述有条有理有逻辑,使得对方轻松理解。

  2、对“人”:模拟体会对方的立场

  掌握好“事”的要诀后,就该思考“人”的因素。如何从对方的背景、环境、思维模式与所处立场,模拟对方对这件事可能的态度与反应。进而逐步引导对方认同你的想法。事实上,多数事物的推动与执行,必然都牵涉到与不同人的沟通与协调,若能建立“多了解别人、站在对方角度想”的习惯,事事想到“人”的因素,无形中建立“了解人的习惯”,说话做事也就自然而然到达人的心里。

  (马新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