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5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成本透明”方能遏制药价虚高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刘克梅 职员

  为了解和掌握药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成本、价格及有关情况,及时制定调整药品价格,国家发改委将对60家国产药企业和进口药品代理企业开展成本价格调查。这一次调查摸底更为细致。不仅是辅料进价和药品出厂价等内容,包括财务制度、财务报表、账簿资料以及与调查有关的各种凭证、票据、合同等内容也在调查之列。(7月8日《京华时报》)

  “药价虚高”的主因就是药品成本不够透明,公众知情权和社会监督,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再加上面对数千家药厂几十万个品规,监管部门根本无法准确掌握每个品规的真实成本,这就给不良药企留下了“后门”,不惜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唯利是图,生产成本高、利润高的药品,而将临床疗效好、成本低、价格低廉的药物,淘汰出生产范畴,扔掉了责任,抬高了药价。

  还有腐败成本的居高不下。比如药企积极公关,大搞隐性、违法的回扣竞争,谁的药品价格高、回扣多,谁的药品就卖得好,“药价要涨40倍才能中标”,将负担转嫁给了患者。

  这种“劣币驱良币”,搞乱了药品营销的环境,搅乱了健康的生产秩序,诸多从业者以此为荣,耻感丧失,医疗道德败落,带来太多的负面影响和灰色价值观。

  国家发改委对药企开展成本价格调查,意义非常积极。其一,药品成本已经成为药价虚高的根源点,只有从根上解决成本问题,全社会尤其是监管部门强化这种成本意识。药企发展中的诸多不良,以及药品虚高,才能得到有效遏制。

  其二,当下,透明精神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公共精神,药品生产因为事关千家万户,理应在成本透明方面做好表率。

  其三,更是对那些不良成本、虚高成本以及腐败成本的行政打压。药企生产需要成本,但更需要“合理的成本”、“正当的成本”,而不需要不正当成本,投机成本,抑或是“腐败成本”,药企应该配合成本检查需要,压缩药品成本,杜绝灰色成本,斩断灰色交易链,多生产“良心药”、“低价药”,让公开、合法、健康的价格竞争得到落实。

  其四,政府职能部门把准了药企成本的“脉”,摸清了真正的成本,就可以提出针对性强的监管政策,进行有的放矢的规范指导,药企无法再进行“高定价、大回扣”,而不得不回归到终极竞争:质量、服务和品牌的竞争。让药企发展回归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