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5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中国企业上榜世界500强,民众受益几何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叶祝颐 教师

  据国资委网站消息,在《财富》杂志最新公布的2013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入围的中国企业达到了95家,其中内地企业85家,香港企业4家,台湾企业6家。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有44家入围世界500强。入围前十名的央企有3家,分别是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国家电网。(7月9日新华网))

  中国企业取得世界500强企业中的95个席位,距离百席仅咫尺之遥。其中内地企业达到85家之多,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比重继续攀升,成绩可圈可点。中石化、中石油和国家电网入围世界500强前十名,更是显示中国企业的实力。

  但是透过世界500强榜单中国内地企业的表现,发现的问题也不少。以“石化双雄”为代表的500强企业中的中国内地企业多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新兴能源企业偏少、服务行业,国际品牌、跨国集团更少。显示出中国经济重投资而轻消费的必然结果。进入世界500强内地企业的经营绩效凭借的多是资源红利和政策红利,而不是管理红利与技术红利。更为重要的是,进入世界500强榜单的中国企业,绩效多与其垄断地位有关,并没有多少带有技术含量的绩效亮点。所谓世界500强实际上是500大。

  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特别是垄断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更是一个无法绕去的问题。以“石化双雄”为例,受益于国内原油开采成本低与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两大石油巨头赚了个盆满钵满。但是从天价吊灯到天价酒单,从团购门到万元公积金,公众对“石化双雄”颇有微词。何况,在世界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的大背景下,石油巨头逆势飘红,长期稳居世界500强前十的位置,未必是好事。既然石油巨头效益如此之好,又有什么理由隔三差五主导石油天然气涨价,伸手向国家要补贴呢?石油巨头一面哭穷涨价,一面利润猛增,如此双重人格,显然不能服众。

  值得追问的是,两大石油巨头绩效猛增,国民股东受益几何呢?中石化、中石油都是花纳税人钱投资的国有企业,并非私人公司,每一个国民股东都有权对此提出质疑。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施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已经把公共企事业单位纳入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范畴。石油巨头在尽享世界500强荣耀的的同时,也应对利润去向作出解释。不能听任天价吊灯、天价酒单与团购门、万元公积金刺痛公众眼球。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国家电网一方面享受世界500强的殊荣,另一方面谋求电费涨价也广受公众诟病。工商业电费涨价,居民用电阶梯式改革,客观上也会增加公众负担。前不久还有报道说,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只有900亿元左右,这个比例不到利润总额的5%。就是这上缴的900亿元又有90%返回国企。国企拿这么一点钱反哺社会,让广大国民股东情何以堪?

  尽管这些进入世界500强的央企可以百般辩护,但是相关部门督促这些企业公开利润去向,履行社会责任很重要。公众一直诟病的企业腐败、高管天价年薪、员工高福利、产品高成本、高价格,公务消费浪费腐败等国企积弊,事实上已经揭开了这些央企利润去向不明、社会责任履行不力的体制病灶。

  革除央企体制病灶,督促世界500强中的央企们履行社会责任、还利于民值得探讨与反思。依照《反垄断法》的要求,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引入、激活并且保护好合法市场竞争,让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合法市场框架内充分博弈,依靠市场的力量逐步打破少数央企“一企独大”的垄断局面。十分必要。在少数企业垄断地位暂难打破的当下,一方面,审计部门要加强审计监督,增加其产品成本、定价与员工工资福利支出的透明性,让高管高薪、员工高福利,接受社会评判与公众监督。另一方面,其公务消费支出,腐败浪费等问题也应得到约束与规范。用法规制度的力量督促其反哺社会。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督促500强上榜企业补上社会责任课,主动向国家分红,向人民让利,向社会反哺,不做铁公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