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1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青年学者要有远大梦想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青年论坛上的讲话

  ■ 李后强/文

  由四川省社科院举办的青年论坛,今天已是第四届了,论文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效果很好,要坚持办下去,打造成一个学术品牌。对青年学者来说,论坛是一个对话交流的场所,是一个表达展示的舞台,是一个收获灵感的园地,是一个放眼世界的窗口,是一个做梦解梦的机会。希望把青年论坛用好、用足、用活,发挥真正的实效,助推青年学者成长、成功、成才!

  50年前,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发表了著名的I have a dream,震惊世界,他呼吁的是黑人权利平等,他的梦想后来终于实现,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物理学奖和文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与莫言先生,在北京大学的对话中说,科学是猜想的学问,文学是幻想的艺术,都与梦想有关。今天,我们的青年学者集聚都江堰,举行青年论坛,也要引发梦想,构筑梦想,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要为每个青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青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中国梦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我认为,每个正常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是愿景、是目标,是动力、是方向。梦想可以产生灵感,带来曙光。科学界也真有梦想成真的故事,如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表、凯库勒发现苯环,就在做梦时想出来的,作家也经常在梦中构思出很好的情节。这是由于他们长期艰苦思考的结果。幸福是一种良好的感觉,有梦想才有幸福。幸福就是为梦想奋斗而不断接近的过程,与物质、财富、美色没有关系。青年学者要不断解放思想,树立崇高理想,构建远大梦想,落实美好设想,要为扭转学术发展趋势和方向做出努力,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学者是一个崇高的称呼和职业,是具有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能引领社会风潮的人。在古代,学者指求学之人。学者本质上是探索者、奉献者和思想者,不是官员、院士、教授、研究员的头衔,更不是政客、商人、老板、明星的称谓,与名誉、地位、金钱没有直接关系。学者的神圣使命就是探索真理,发现规律,创造知识,坚守底线。学者因为创造而存在,因为发现而快乐。学者要保持纯洁、光明、自由、独立的秉性,着眼长远,不要过分计较眼前的工资、住房、职称、荣誉,要远离喧嚣,静心研究。学者是社会的良心、自然的绿地、世间的净土,应该少有铜臭、少有“农药”、少有邪气、少有PM2.5,因此受到社会尊重和爱戴。他们的英名是伴随其思想、理论和作品流传后世,而不是靠权力、金钱影响后人。我们熟知的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牛顿、爱因斯坦、马克思、恩格斯、凯恩斯、亚当斯密、黑格尔、康德等等,光照人间,万古流芳,是他们的思想让我们记住了他们的闪亮名字。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各级领导干部要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

  对哲学社会科学而言,青年强则社科强。社科院的希望寄托在青年学者身上。“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青年最少保守,最少顾虑,最少包袱,要敢想敢闯敢干,敢于发言、敢于争鸣、敢于亮剑,敢于挑战经典和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理论、论据,建立自己的体系和流派,形成自己的学术风格和特色。要明白一个道理,青年学者在挑战中失去的只是面子,得到的却是成功。有了成功,就有了一切。杨振宁先生说,二三十岁的人势不可挡。爱因斯坦二十六岁的时候一年中写了六篇文章,其中三篇绝对是世界级的。为什么?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人知识面不够广,要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只对着一点勇往直前。年纪大了以后,学的东西多,面就广了,顾虑也多了。一九五七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为“宇称不守恒”理论的贡献,成为率先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李政道获奖时31岁,杨振宁35岁。20世纪是物理学最辉煌的世纪,有三个大发明,其中一个叫做量子力学,对于基础物理学是一个巨大的革命,参与的人有三五个,其中有两位是非常年轻的学者,一位是德国人海森堡,一个是英国人狄拉克,他们奠定了量子力学基础。社会科学家成功的年龄可能与自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成功的年龄不一样,需要有更多阅历、体验,成功年龄一般要大些。但少年得志或大器晚成,关键在选择正确的领域和甘于寂寞的专研。中国的民间俗语,“自古英雄出少年”,这也是中国特色的人才成长规律。

  社科院是最好的科研阵地,我们要珍惜,要爱护,要建设,要发展。在社科院工作,有保障、有时间、有环境、有自由、有尊严,不同于高校有教学压力和党政研究室有紧迫任务。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特别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忠诚、创新、开放、和谐”方针,克服浮躁心理和急躁情绪,多读书,读好书,努力学习外语、哲学和逻辑理论,空闲时候可以读读诗歌散文,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要弘扬团结、民主、协作精神,尊重个性,包容缺点,允许失败,善待偏执,激励奇想,理解“学者综合征”,建立各种风格的战斗小组和团队,形成清新的作风和文风,争取在国际国内一流刊物发表高水平成果,争取为省委省政府提供更多高水平的对策建议,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精神,为四川推进“两个跨越”和实施“三大发展战略”而尽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和自己的理想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