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1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钓鱼岛背后的货币战争》连载(四)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编者按』

  

  钓鱼岛海域风云变幻,乌云密布,战争似乎一触即发,这其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玄机?钓鱼岛争端背后的操纵力量到底是谁?中日钓鱼岛之争,名为中日领土争端,实为货币战争,是美国全球货币战争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2012年最残酷也是最惊心动魄的货币战争。由于背后的因素,导致了钓鱼岛领土主权的争夺,变得越来越复杂,博弈的因素越来越多。

  作者黄生从事货币研究17年,长期在金融领域搏杀,通过《钓鱼岛背后的货币战争》,告诉读者钓鱼岛争端背后的真相,抽丝剥茧的从逻辑的角度,从货币的角度,让你看懂这一切。这不是阴谋论,而是逻辑论,是实实在在正在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事……

  ■ 黄生/文

  如果仅仅是经济存在弊端,欧洲五国还不足以深陷欧债危机。诱发欧债危机发生的原因,应该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下面,笔者试图深挖一些导致危机发生的经济以外的问题。

  

  高福利制度开始崩溃

  

  在欧债危机爆发之前,希腊一直奉行高福利体制,希腊人的平均退休年龄是53岁,每年还有多达6个星期的休假。高福利,低产出,注定这种优越的生活靠自己是无法持续的。既然仅靠自己的钱已经无法维系其舒适的生活,而福利体系又不能轻易改革,于是就开始借钱。随着借钱规模越来越大,使得经济增长速度跟不上负债增长的速度,累积到一定的规模,就会导致债务危机的发生。西班牙、爱尔兰等欧元区的高福利水平国家与希腊情况类似。当政府宣布一系列削减民众福利的措施后,各国民众举行大规模抗议活动来表达不满,而这也恰好说明此前的福利水平已经远超该国实际承受能力。

  

  欧盟其他国家不愿为债务国买单

  

  当欧债危机从希腊蔓延到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时,为了解决欧债危机国的债务问题,欧元区各国领导人举行了多次会议。但是各国的领导代表的都是各个国家的利益,尤其是背后选民的利益,拿本国的钱为其他国家的债务危机买单,这实在不是一件爽快的事情,而且也很难说服本国的选民。归根到底,各个国家的背后利益不一致是欧债危机迟迟无法解决的主要原因。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就是目前欧元区主要国家的领导人缺乏政治敏感性和前瞻性,错判形势,导致危机愈演愈烈。

  

  评级机构的煽风点火

  

  在欧债危机中,少不了一个重要角色,那就是评级机构。长期以来,评级机构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作用主要是评估风险并决定债券发行人能否向投资人偿付所承诺的本金和利息。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信用评级就无法进入债券市场。评级高低直接影响国家或企业的融资成本。因此,每次评级机构下调欧债危机国的评级,就会给欧洲市场投下重磅炸弹,势必给欧元区带来巨大冲击。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控制的评级机构更是不断煽风点火,下调债务危机国的主权债务评级。这样一来,又加重了危机国的举债成本,而美国的各大投行、对冲基金则趁机在货币和债券市场做空,赚取大量利润。

  2011年7月末,标普将希腊主权评级2009年底的A-下调到了CC级(也就是垃圾级),意大利的评级展望也在2011年5月底被调整为负面,9月份和10月初标普和穆迪又一次下调了意大利的主权债务评级。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遭遇了主权评级被频繁下调的风险。评级机构对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成为危机向深度发展的直接原因,而我们要知道这三大评级机构中有两家是美国的。

  

  欧债危机给中国的启示和借鉴

  

  欧债危机整整持续三年,由于欧盟各个成员国各怀鬼胎,意见总是难以达成一致,导致危机愈演愈烈。同时,希腊多次威胁退出欧盟;德国、法国很多民众表示不支持对外援助,用自己的钱去补贴懒惰的高福利国家,支持德国、法国退出欧盟,欧盟面临解体的风险。可以预见,欧元作为美元的天生对手,欧元区未来的路仍不会平坦。如果不能统一欧盟各国的财政,不改革欧盟成员国的高福利制度,不紧缩财政以降低负债,欧元的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必然会招致更多的攻击。而随着美联储要逐渐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对欧元的打击更会持续不断,欧盟各成员国想要摆脱欧债危机,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从短期看,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还不大,但应警惕可能会给中国带来的间接影响。从欧债危机中,我们应该从中可以吸取很多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一是货币的信用必须是完整的。一种货币要想在世界上有竞争力,除了外在形式统一外,更重要的是支持其信用的政府主权、财政、税收、支出等要统一,否则这种货币就天然带有缺陷,一遇麻烦就容易危机四起,甚至分崩离析。人民币也是这样,只有一个主权统一、领土完整的强大政权在背后作为支撑力量,人民币才能成为一个稳定的货币,才能成为有世界竞争力的货币,才能在国际化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我们必须维护中国主权的统一。

  二是要严格控制负债水平。欧盟各个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各个主权国家的经济结构不一样,但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毫无例外的都是负债水平过高,导致自身产生的财富跟不上负债的增长,从而产生危机。这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我们更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现在中国各个省市经济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且各个地方政府的负债水平也高低不一,尤其是一些比较落后的地方,地方政府负债水平过高,很容易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危机。

  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处于很高的水平,根据保守统计已经超过10万亿。这就需要中国政府必须认真面对,严格控制地方政府的负债水平。实际上国务院、中央银行、银监会也多次就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进行过研究。

  三是国民福利水平必须要处于适当水平。欧债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欧盟的一些国家国民福利水平太高,尤其是希腊,导致国家财富产生的速度跟不上债务增长的速度,为了维持高福利,政府不断发行债券度日,然而债务不可能永远无限度地膨胀,当高福利无以为继时,危机就会爆发。中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多地方经济尚不发达,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福利体系。因此,中国政府在借鉴西方福利制度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内在弊端,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中国的合适的福利制度体系。

  四是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际评级机构和有竞争力的跨国投行。在欧债危机中,以美国为首的两家评级机构和大批美国跨国投行不断煽风点火,导致欧债危机愈演愈烈,这样债务和经济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由此可见,如果信用评级的话语权和债券承销的主导权完全落于别国之手,就会很容易被人落井下石。中国经济日益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开启,为了避开风险,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际评级机构和国际投行为其保驾护航。目前我国已经开始逐渐培养自己的国际评级机构,大公国际已开始了其国际评级的征程,一批投行也开始以香港为根据地,逐渐走向国际,尽管任重道远,但是毕竟已经开始。  

  

  狂飙突进的人民币国际化

  

  除了上面分析的欧元外,开始迈向国际化征程的人民币也成了美元的强大竞争对手,也就必然成为美国重点打击的对象。尤其是从2012年开始,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重大进展,这更增加了从金融危机中缓慢复苏的美国政府的担忧。自从人民币开始国际化,就注定将迈向一条不平坦的道路。因为任何一种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尤其是成为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必然要挑战原有的货币势力。这种平衡的打破,必然会引起多方势力或生或死的争斗。人民币国际化的背后,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实现货币国际化的根本保证。另外,军事实力强大也是必备条件,尤其是有了海上军事实力的保驾护航,人民币才能伴随着海上贸易的扩张而走向国际化。

  而在人民币开始国际化的时候,就遇到一系列困难。在技术上,我国没有建立一个很好的人民币国际清算网络,在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上犹豫不定。中央银行虽然在上海、香港、新加坡、甚至伦敦等方面都有考虑过,而上海由于法律、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不透明和落后,而且在中国境内建设国内和国际两套人民币清算网络,本身就不可能。新加坡和伦敦更是不可能,因为这可能导致人民币汇率定价权的旁落,而且在未来的货币危机中埋下重大隐患。由于这些问题在开始没有考虑清楚,耽误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考虑到香港是世界上最自由、最开放的经济体,中央银行才决定将未来的人民币离岸借贷中心选择在香港,只有这样才能将人民币的定价权牢牢地掌握在中国手中。

  其实,早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就开始逐步放开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当时由于市场动荡,基础货币美元的信誉发生动摇,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他们还需要一些其他的稳定的国际化的货币。这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机遇。2011年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额达到了2.08万亿元,相当于上年的4倍以上,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到一成。同时中国政府开始允许人民币用于直接投资领域的结算。在2012年中国政府更是明显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与一些主要的国际经济体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并且开始成为日本的储备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以来的短短几年时间里,确实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截至2012年3月份,中国已经和19个国家建立了货币互换关系,涉及金额达16000亿元人民币。仅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角度而言,中国和重要贸易伙伴以人民币直接交易具有不可避免的重要性。首先这能降低贸易风险,因为使用第三方交易货币的话,货币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其次这能吸引更多的双边交易,通过直接交换,既能使得中国向他国出口更多的商品,又能吸引更多的跨国企业进驻中国。

  实际上中国的高层也有意无意地表示了对美元储备的担心,并透露出改变被美元剥削的决心。在2012年四月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专门就此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中国占世界贸易量的10豫,外汇储备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不能用一个长期贬值的货币(美元)来作为储备货币。”这样一来,已经明确表示出了对美元挑战的意图,这也一定会触动美国政府和美联储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