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政策如果要取得更大的成功,那么调整外汇管理制度,特别是逐步推进汇率的浮动化,应该是一个必由之路,是一个必要的选项。
■ 姚东旭 首都经贸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教授
我们在宏观调控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经常被忽略的,就是我们的经济事实上已经走向了开放,正逐步具备开放经济体的特征。从加入WTO以后,开放度越来越高,在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之后,宏观调控中原有的一些做法已经表现得越来越落后,比如,外汇管理体制就已经成为宏观调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当然也可以把外汇管理体制视为货币政策的一个方面,但我更愿意理解为一个独立的方面。
大多数人担心,推进货币的浮动化,如果人民币直线上升,会影响出口;人民币汇率如果上升,会使我们的外汇储备缩水。我觉得后一个观点实际上完全没有道理。美元对其他货币,或者美元的均值下跌,确实会使我们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缩水,但是这不由我们决定。美国实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必定使美元走软,所以一定会缩水,这是历史上积累下来的问题,跟人民币兑美元升不升值没有关系。如果外汇储备以人民币为标值,显得缩水了,这个不是问题。剩下另一个问题,就是人民币汇率上升影响出口。从目前来看,实际上从2005年汇改以后,对出口的影响不大,大多数时候我们出口的萎缩都是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不是跟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有关系,事实上也不值得担心。我们中国的这种出口结构,出口处在产业链的低端,我们的利润操控在别人的手中,大多数时候是这样。
从最近几年宏观调控的情况来看,我们发现由于忽略了开放型的特征,所以大多数时候的调控并不成功。从2006年开始,以控制通货膨胀的调控为主,并不成功,2009年的这一轮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成功的。我们发现,凡是使用财政政策调控经济的,成功概率比较大,而货币政策大多失败。其实从道理上是讲得非常清楚的,就是因为我们已经逐步具备了开放特征。那么,开放条件下,独立政策、资本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制,三者不可兼得。从这个制度上来说,我们还不能实现可自由兑换。但是,事实上已经是比较自由了。如果从实际的经济运行情况看,已经非常高了,再维持汇率的相对固定(凡是使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最终大多会有影响)。如果说人民币的升值导致大量的产业从中国向外转移,这是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问题,如果仅仅是出口下降,则更多地是外部环境的影响。
宏观调控政策如果要取得更大的成功,那么调整外汇管理制度,特别是逐步推进汇率的浮动化,应该是一个必由之路,是一个必要的选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我觉得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也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