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办公室挂着一幅高仿真的字画,那上面是大画家郎士宁所画的五支谷穗,旁边有雍正皇帝题写的喻旨,画的上方是“太上皇帝之宝”的御玺。题款的内容大意是上天“赐嘉谷养育万姓,朕感激欢庆,着绘图示各地督府”并希望“以修德为事神之本,以勤民为立业之基。”雍正是个好皇帝,可惜在位时间不长,而且据说是累死的。
我之所以喜欢这幅画,并不是它画得有多好,一是因为公司名称有稻香二字,所加工食品以粮食为主要原料;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一种农耕文化,粮食之事确实关系国计民生。就连皇帝老子对此也是心存敬畏。江山社稷是什么?江山就是天下,社是土地,稷是谷子和糜子。所以,国家就是土地加粮食。
现在,由于人口增长、气候变化、资源损耗等原因,全球的粮食可持续供应问题日益严重。中国农业九连增,但2012年中国粮食的进口量同比增长25%,达到8025万吨,相当于我们粮食总产的14%,相当于用进口粮养活了1.9亿中国人。最近,国家粮食局长任正晓说:每年粮食在储运加工环节的浪费大约2亿亩的产量,约3500万吨,这还不算餐桌上每年浪费的近2000亿元的食物。这些浪费的粮食又可以养活1亿中国人。如今,全球饥饿人口超过10亿,每6秒钟就有一个孩子饿死。在中国,也还有1亿农村的扶贫对象,有几千万的城市低保。因此,粮食问题不可掉以轻心,我们要永远心存敬畏。
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从抑制公款吃喝到倡导光盘行动,这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也是一次全民道德的洗礼。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收入增加了,吃的东西也丰富了,可是勤俭的美德也淡出了视野。许多人忘记了曾经挨饿的滋味,年轻人不懂得粮食的珍贵,各种浪费触目惊心。不用说我们还没有真正做到国强民富,就是再富裕,也不应该浪费粮食。
我有一个亲戚退休前是国管局给领导人开小车的。有一年两会期间他去北京饭店接人,看到李嘉诚先生正在用餐,面前两个简单的菜,一小碗米饭。最后不仅菜吃光,碗里的饭吃到几乎一粒不剩。他和我讲到这个事时,十分感慨。人家是亚洲首富呀!可我们连打工的都是剩菜剩饭一大堆,不想吃了,一扔了事,毫无珍惜之心。
所有的粮食都是大自然的恩赐。一粒种子,要在漫长的时光里,扎根土地,吸收阳光雨露,再加上无数人的汗水,才孕育出粮食,成为我们口中的美食。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做到每个人都珍惜粮食,敬畏粮食呢?这不是一个“粮食法”能解决的,它需要全社会的风清气正,需要所有人心灵的匡正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