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03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能为东莞同仁服务, 我义不容辞”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专访东莞贵州商会会长吴金锋

  ■ 巫帅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部的内陆城市,以盛产美酒闻名全国。由于境内高原山地居多,甚至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受自然条件制约,改革开放以来,大批贵州人选择外出闯荡,众多商界精英从中应运而生。遵义人吴金锋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通过打拼,他不仅创立了自己个人的事业,还携手乡贤,为组建东莞贵州商会出工尽力。

  在吴金锋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9月,东莞贵州商会正式获批成立。自成立以来,商会秉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互利共赢是目的”的办会宗旨。本着情系黔粤、相互帮扶,厚德务实的理念,广泛团结在莞贵籍人士,凝聚人心、塑造良好形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把贵州商会建成东莞具有影响力的异地商会而不断探索。

  “东莞有数十万老乡,有数千家黔商企业,我们需要一个家”。

  记者:在不少人的认知中,长久以来,贵州似乎并不是一个商业气息浓厚的省份,贵州商帮也相对比较神秘,您怎样看待这种观点?

  吴金锋:应该说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贵州商帮又称黔商,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明清时期,贵州茶商就凭借其质优价美的茶叶而成为一支势力不小的商业力量。而在上世纪初,贵州茅台酒商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智掷酒瓶,酒味香溢四海,使茅台酒一举拿下金奖而百年不衰,这些都是早期“黔商”的优秀代表。

  而在当代,新中国第一家证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就是由一群贵州人主导组建的。白手起家,以勤劳和智慧,把5块钱生意做成了25亿元的农村妇女“老干妈”——陶华碧;以自己的胆识和实干,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华为总裁任正非等,都是黔商的优秀代表人物。所以说,贵州的社会经济可能还稍显落后,但贵州籍商人绝对是一个优秀群体。

  记者:您选择牵头组建东莞贵州商会,并担当领袖重任的初衷是什么呢?

  吴金锋:据我们了解,在东莞差不多有50万贵州人,贵州籍商人经营的大小企业达4600多家,其中有限公司就有700到800家。之前几年,我一直在思考,这样庞大的群体必须有一个家,都是老乡,需要有一个相互沟通交流、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平台。我把这个想法与身边的贵州籍乡贤进行交流,没想到大家对这一想法也持支持态度。于是在2011年11月11日,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我们11个人开会,决定成立东莞贵州商会。

  记者:要完成一个省级商会的组建工作,是不是特别不易?

  吴金锋:确实,各种工作开展起来千头万绪。但我作为一名贵州人,能有为同乡们服务的机会,我义不容辞。我们首先紧抓主要矛盾,完成核心团队的组建,确定了秘书长、各副会长等职位的人选,而后,大家齐心协力,用三个月的时间,走访东莞各镇街的贵商企业,实地探访企业资质,游说企业入会。

  经过努力,我们最初招募到50多家会员企业。另一方面,商会的报批程序也在各职能部门处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到2012年9月,完成各种审批。在这期间,我们的商会团队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

  记者:东莞贵州商会自成立以来有哪些特色服务呢?

  吴金锋:商会自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工作和服务。如我们会定期邀请行业专家,为商会成员开展财税、法务方面的讲座。同时,我们还成立了东莞贵州商会,异地务工人员互助会,为在东莞工作的贵州籍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的帮扶工作。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会员企业一对一帮扶工作,会长企业、理事企业等较大规模的企业分别与规模相对小一些的企业结成一帮一的对子,进行帮扶,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的会员企业,也会利用一些商会交流的时机进行商机的沟通,我们已经有过多次会员间通过相互合作,实现共赢的案例。

  记者:在以后的发展中,商会将有何规划?

  吴金锋:首先,我们将每年召开一次会员大会,每年分别召开两次理事会、监事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镇街会员企业座谈会和行业座谈会,加强会员单位间互动交流。其次,我们还计划组织会员企业赴外地考察学习,开阔眼界,借鉴经验创新思维。

  同时,继续走访企业、做好调研工作,关注会员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并排忧解难。会员企业如遇困难,要举全会之力,切实解决实际困难。此外,我们将开展商会五奖评选活动,即商会热心奖、慈善爱心奖、诚实守信奖、社会贡献奖、仁孝和谐奖。以评选五奖为抓手,倡导大局意识,团队意识、主人翁意识,使商会逐步形成学先进、崇尚先进的良好局面。

  会长寄语

  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将奋力扛起东莞黔商的大旗,尽管任务可能并不轻松,但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一起,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开拓创新、扎实进取,必将会使商会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吴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