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产化产品经营方面一直乏善可陈的奔驰,终于“幡然醒悟”了。
日前,记者从戴姆勒(中国)了解到,奔驰及其合作伙伴决定,未来4年将在华投资约270亿元人民币(约合30亿欧元),用以增加产能、扩大经销商网络及新产品投放,并使其到2014年的在华总销量达30万辆。其中,20万辆来自在中国的合资企业。
“国内豪车市场潜力的逐渐释放,以及豪车供应链体系的日益完善,终于让奔驰下定决心投入巨资来扩大本地化生产力度。”汽车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认为,在奔驰的主要竞争对手奥迪和宝马国产化行动不断加速地背景下,奔驰要想在销量上超越对手,其本土化程度无疑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270亿元将用在奔驰在华的所有项目上,但‘奔驰’品牌的乘用车项目将成为资金投放的重点。”日前,戴姆勒(中国)某部门经理告诉记者。
在奔驰不断攀升的销量中,国产产品在其中的比例却是微不足道的。据了解,2009年奔驰在华销售的6.85万辆汽车中,北京奔驰的销量仅为2.9万辆,所占比例约为42%;而在2010年前9个月的10.13万辆销量中,北京奔驰所占比例只有29.6%。但依据戴姆勒集团董事会主席蔡澈的规划,奔驰要逐渐加强本土合资企业在其总销量中的份额,到2015年,奔驰在中国国产产品的销量要占到其在华总销量的67%。很显然,为了实现目标,奔驰必须要加大国产化的投入力度,其中,乘用车的投入将成为重中之重。
实际上,成本优势所带来的价格优势,以及由此带动的销量增长,一直是各个豪车品牌相继在中国落地国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只不过,奔驰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牵绊而进展缓慢,进而导致在国产产品销量方面始终落后于奥迪和宝马等主要竞争对手。
“目前,北京奔驰已将原来克莱斯勒产品的生产线改造成奔驰产品生产线,并形成了10万辆的产能。”北京奔驰公关经理阮伟建表示,在此次270亿元的投入中,将有近20亿元的资金用来投资兴建北京奔驰的发动机工厂,并形成年产20万台发动机的产能,“同时,整车产能也将随之提高,中期规划是北京奔驰将形成20万辆的整车生产能力”。
奔驰的突然发力,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依靠2010年的强势表现,用扩大本土化生产力度的方式,在短时间内一举超过宝马在中国的销量,进而向奥迪发起冲击。
汽车业知名分析师钟师认为,奔驰本土化产品发力的效果还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在零部件供应商与奔驰之间,将会有一个漫长的双向选择过程,其中除了奔驰将对供应商队伍进行严格筛选外,供应商们在供货产品价格方面也将会与奔驰展开讨论。”
实际上,奔驰在此方面已经开始有所行动。据北京奔驰一位市场部人士透露,在最近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北京奔驰已新增了85家供应商,以支持奔驰C级和新E级的国产化生产,随着未来更多奔驰产品被导入国产,供应商的数量还会增加。
无论如何,奔驰似乎已经打响了豪车新战争的第一炮,至于未来市场格局究竟会如何演变,还有待观察。
(岳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