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晓莲
“搞全面预算管理,不是为了卡大家,也不是为了不花钱,我们的目的还是为了提高水平、培养能力、养成风气。”这是国家局领导在全国烟草行业预算管理现场会上的重要论述。烟草行业实行预算管理以来,各级烟草企业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的实效也十分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少单位的预算管理仅限于财务预算管理,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够,预算“硬约束”机制尚未建立等等。行业各单位要站在行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要不断创新,从体制机制上探索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要加大执行力度,确保这项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
当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认识不到位,理解有偏颇。烟草行业实行预算管理以来,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工作力度也越来越大,但仍然没有完全摆脱预算管理就是财务预算的思维模式,甚至不少同志认为抓预算管理就是财务“抠门”。
专业性太强,编制不科学。在以往预算编制中,财务部门将各类预算指标完全以会计科目为指标,照搬照套逐级下发到各企业,导致绝大多数人员面对多张预算报表不知所措,于是只能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闭门造车,唯恐数字不大、金额不够,结果是指标填写混乱,预算编制宽余,从而导致预算执行者利用信息不对称,将预算的标准放松,使预算成了“数字游戏”。
执行力不够,“刚性”作用不强。预算刚性是指通过硬约束,使员工明确知道预算目标是什么,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粗放型的预算管理中,单位一年要花多少钱,员工不知道,领导不知道,就连财务科长心里也没数,想用就用,哪要用就用,花到哪算哪,花多少算多少。而且,如果财务部门未能履行把关控制的工作职责,未能做到如果没有预算,则拒绝该项目入账,甚至有时候,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靠“行政长官式”、“命令指挥式”随意更改、任意变通,那么预算再科学合理、再细化量化,也无异于“纸上谈兵”,导致预算与执行“两张皮”。
信息化手段滞后,预算工作效率不高。预算管理是一个包括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核与激励的可操作的管理控制系统。由于没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支撑,不能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实时监控,手工状态下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存在很多局限性,如预算编制耗时长、成本高,预算编制难以实现各部门的有效参与和数据共享,预算执行、控制与编制脱节等,导致预算工作效率不高。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务必高度重视。企业领导和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首先,企业领导应带头遵守预算管理制度,项目审批要严格履行预算审批程序,不能因预算具有不确定性而随意增减预算外开支项目;其次,要配备专门分管预算管理工作的领导成员,有利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避免互不买账的现象发生,为预算管理办公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只有在企业领导和各部门高度重视的前提下,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顺利完成。
力求精细规范。预算管理不能搞“概略瞄准”,如果预留空间过多、弹性过大,在具体操作中就容易被“钻空子。清晰明确的预算是实施预算管理的重要前提。一是要合理“翻译”。将专业化的预算语言“翻译”成人人都看得懂的通俗说法。二是要细化预算。将预算制度、责任、指标、费用、定额等进行细化,分解到部门和个人。三是要划分责任。改变以往财务包办预算的状况,采用“集中管控、分类归口”的原则,充分发挥项目归口管理部门的作用。
强化结合到位。把预算管理作为“精、细、实”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是与质量管理体系贯标相结合。二是与对标贯标工作相结合。全面预算管理与标杆管理都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都是一个系统的、持续改进的过程,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三是与绩效考核管理相结合。四是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建立由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全面预算、网络财务、财务分析等五个子系统组成的网络监控平台,可以实现预算信息及时传递、共享,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实现财务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实时监控,提高财务信息的内涵;实现对预算数据的分析与挖掘,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谨防监督疲软。预算的执行与监督是紧密联系的,有力的监督是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内部预算审计与监督不应仅仅是对财务会计信息和企业经营业绩真实性与合法性的审计与监督,更重要的是对预算制度和预算贯彻执行情况的审计与监督。企业应制定内部预算审计实施办法,将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奖惩等列入审计监督范围,真正做到经营管理处处有章可循、事事受程序制度制约,充分发挥内部预算审计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作用。还应把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纪检监察有机结合起来,贯穿预算执行全过程,真正让预算执行力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