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红耀 杨伊洛
随着烟草种植行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探索烟草种植领域科技创新促烟草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愈来愈迫切。为此,通过对河南省伊川县一年来推行育苗创新、发展连片种植、重点培养大户、实行科技种烟、成立烟农协会、实现集中烘烤的做法调研证明,科技创新就是烟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动力。
1984年该县烟草公司成立以来,烟草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逐步表现出其特殊地位,逐渐成为富县富民的支柱产业。但由于近年来县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群众增收渠道增多,影响了烟草生产的发展,种植面积有所下滑。如何在新形势下因地制宜,科技创新,使农民减工增效提高收益,企业增强效益,已成为烟草行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为此,去年一年来,伊川县烟草分公司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把科技创新作为实现烟叶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作为指针,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从育苗技术、集中烘烤等方面,来激发干部职工的创新意识,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实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自主研发“六自动一助长” 育苗技术
为培育优质壮苗,把好基础关,该县烟草分公司与河南科技大学合作,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在葛寨乡建设现代化育苗工场一处,建成7个育苗基地,全部实现了集约化生产、商品化供应,并通过自主研发,总结出了“六自动一助长”育苗技术,即“自动播种、自动热风循环、自动排湿降温、自动剪叶、自动喷药、自动补光和声波助长新技术”。该项技术使每棚(8*40米)育苗减少用工18个,节约育苗成本540元,烟农增收7020元,受到了育苗专业户的欢迎。
推广“少基质育苗”技术
为节约资源,该县开展了漂浮育苗基质改良与应用技术研究,在全县推广“少基质育苗”技术,减少苗穴基质装填量,苗穴基质装填量为苗穴的1/2——2/3,所育烟苗根系最多、苗茎较高、长势良好,完全符合壮苗标准,在大田生长中与苗穴基质装填量1/3基质、100%基质的烟株长势没有差异;且节约基质,降低成本,依单棚(8*40米)供180亩大田用苗计算,原每亩基质需14元,每亩可节约7元,每年全县节约经营成本14万元。
引进“砂培育苗”技术
该县还从云南省引进“砂培育苗”技术,以河砂替代草炭、蛭石、珍珠岩等复合基质,具有“取材容易、降低成本”的特点,与常规育苗相比,每亩介质成本降至0.5元,节约成本30倍。该县2009年进行小面积试育工作,取得了很好成效,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2010年该县砂培育苗面积50%以上,年可节约成本13余万元,开创了全省推广普及砂培育苗技术的先河。
实施集中供热专业化烘烤技术
该县在葛寨乡建设占地50亩的现代化烘烤工场一座,积极探索现代烟草专业化烘烤技术,建成密集化烤房100座,所有烤房群全部实行集中控制和远程控制,实现专业化烘烤,其中50座炕房集中供热达到了“省内一流,全国领先”的水平。尤其是“托架烤烟”、“蒸汽回潮”等技术更是在科技领先方面走在了前列。集中供热专业化烘烤技术的实施,实现了烟叶烘烤周期短、烤后烟叶品质好,每炕节约烘烤成本200余元的良好效果,2009年全国集中供热现场会在该县召开,得到了省内外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
同时,该县葛寨乡烟涧村作为省级现代烟草农业试点村后,乡政府和该村两委将全部耕地划为基本烟田保护区域,大力开展土地流转,把村组2060亩土地使用权委托村委转让给29户种烟大户连片规模种植,户均种植面积70余亩,其中百亩以上种烟大户7户。严格按照“一基四化”进行操作,即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这些做法对烟草实现跨越式发展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