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底,河南豫光集团销售部部长李小东谈到制氧厂的液氩销售情况时说,液氩每吨市场价格在2700—2800元之间,生产多少卖出多少。制氧厂厂长赵军虎算了一笔账:一天产液氩13.9吨,一吨约2800元,一天3.89万元,一月110多万元。由于成本基本为零,这是公司的纯利润。
豫光2001年6月才开始建空分系统,几乎就是白手起家。近年来,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部分液氧、液氩外销,成为公司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空分讨论会”:
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
在制氧厂创建之初,该厂员工在外地培训学习,每天下午都要聚在一起,交流学习心得,讨论遇到的问题。4000空分系统投产后,由于该厂是倒班制,各班员工上班时间不同,大家不容易面对面讨论问题。一开始,各班组之间就开展“你问我答”的读书方式,即:前一个班员工在读书或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以便条形式放进设在主控室的“问题袋”,下一班人员回答后,将答案放进“答案袋”。虽然也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毕竟没有面对面讨论来得直接方便,在这种情况下,“空分讨论会”便应运而生。
每月初,该厂3个工段各班班长针对日常工作中多数员工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讨论会选题并报工段,工段选择5至6个选题报生产厂。生产厂办公室将选题提前半个月发至各班,便于员工提前查找资料。资料主要来源是《制氧工问答》《制氧技术》《深冷技术》及《空分之家》等网站。查找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认真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大家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讨论结果汇编成册,下发各班学习,并作为新员工入厂的首选培训资料。原来的空分在正常运行曾出现几次换热器堵塞事故,每次都必须停车;通过讨论后,他们对露点仪的取样气路进行技术改造,避免了多次停车事故。
不抓培训,就是对企业不负责;缺乏人才,企业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员工不学习,就是对自已不负责。因为不学习就没法干好工作;干不好工作,领导就不敢用你。”这是赵军虎总结出的经验。“空分讨论会”是他们总结出的很适合一线员工的学习方式,坚持了整整5年。
河南省“工人先锋号”
是这样产生的
今年7月23日上午,制氧厂会议室内座无虚席。当主持人提出“冷冻机工作原理”这个话题时,去年进厂的大学生、10000空分系统甲班副操赵震当仁不让,快步走向黑板,举手开始画冰机工作原理图,边画边讲。有位工作时间较长的职工说,听了讲解后,他不但知道了冰机的原理,也知道了空调是怎么工作的,“空分讨论会”给他的收获太多了。
在豫光制氧厂,年轻大学生较多,他们掌握着较多的理论知识,然而实践经验几乎为零;而很多老职工,虽然没有太多的理论,但是实际操作经验多。为此,该厂通过“空分讨论会”将两者结合,形成互补,使培训工作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现在的“空分讨论会”上,已有更多的大学生“老师”站了出来,讲解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一些老职工,也把自己的实践经验更多的传授给新来的工友,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转化成了生产力。
就像这样,5年时间里,制氧厂不断完善这种集体学习、提高的方法,解决了许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制氧厂已在专业杂志发表20余篇空分论文,其中5篇在行业内具有首创性。而且在今年6月7日召开的济源市总工会表彰会上,制氧厂还获得了由河南省总工会颁发的“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屈联西 赵巩利 翟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