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太重:转型升级,勇当跨越式发展领跑者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今年10月,新中国第一座重型机器厂太重集团公司,迎来了她诞生60周年的生日。

  60年间,被誉为“共和国骄子”、“国民经济的开路先锋”的太重承载了太多的国家使命和民族责任。这种与众不同的使命感,成为太重人无私奉献、克难制胜的内在驱动力,推动着太重这艘乘风破浪的大船,扬起振兴的风帆勇往直前……

  仅仅在过去的2009年,太重在金融危机艰难形势下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2010年上半年,太重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65.3亿元,同比增长19%;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6.4亿元,同比增长27%。同时,通过精心组织,太重产出规模再创新高,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品开发获新突破,发展步伐更稳,后劲更强。

  就在2009年,太重自主研发设计的1.5MW风电整机实现了当年开发当年出产,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并网发电。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套千万吨级矿井综采成套设备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煤机制造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中,太重煤机制造了我国装机功率最大、结构设计先进、智能化程度较高的2500KW电牵引采煤机和国内井下内槽最宽的刮板运输机。1.5MW风电增速齿轮箱获得了中国船级社颁发的“设计评估”和“型式试验”认证证书,突破了批量生产瓶颈,并顺利出产。掌握了二代加、欧洲三代核环吊技术,取得订货10台套。WK-55挖掘机经过完善改进,全面达产达效,受到市场的肯定,神华集团签订了两台该机型合同。太重煤机·太矿试制成功了动筛排矸机、直线香蕉筛、EBZ200掘进机、侧卸装岩机、凿岩台车等新产品。

  太重必须有大发展,这是形势逼出来的。科学发展,锐意创新;加快调整,转型升级,创新和速度成为了太重新一轮大发展的关键词。随之,一个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的潮流在太重激流涌动——

  一是在全面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做大做强清洁能源、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港口机械、洁净煤技术设备等 “五大新领域”;二是优化市场布局,全力开拓新产品市场,大力开发国际市场;三是采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举措,将企业建成具有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设备成套设计与制造能力的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大型煤机企业集团……

  2010年6月14日,一条喜讯从太重集团公司传出:由太重自主研发的180TCM三辊连轧管机组成套设备一次性运行成功,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君致信祝贺,充分肯定了太重为振兴全省装备制造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在太重,人们对岳普煜董事长的“快鱼理论”也耳熟能详:“企业间的竞争绝不仅仅是‘大鱼吃小鱼’,更是‘快鱼吃慢鱼’!企业的成功之道在于‘速度取胜’!”他认为,随着世界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回升即将到来,产业调整、速度之争的大幕即将拉开,未来的企业格局决定于发展的速度:谁更快,谁就更强!

  思路决定出路,解放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企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是基于对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深刻认识,太重提出从企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上下足功夫,必须“提高四种能力、实现四个转变”,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精细化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谐建设能力;实现国内市场为主向国际、国内市场并重转变;实现由传统的生产型制造商向新型服务型制造商转变;实现由要素依赖型、规模拉动型向质量效益型、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实现由传统领域为主向产品多元化转变。

  下一步,太重将进一步增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拓展能力,以巴西、印度、秘鲁等新兴市场为主要目标,推广冶金起重机、大型矿用挖掘机、锻压设备、管轧设备等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拳头产品。同时,加快临港基地建设来促进和国际接轨,以市场的国际化带动研发、人力资源、采购、管理的全面国际化。

  回顾太重60年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即每一次产品技术创新成果的展示,几乎都伴随着一次技术改造的浪潮。以2009年为例,堪称是太重集团工程项目多,工作任务重,技改成效比较突出的一年:太重滨海公司隆重举行了奠基仪式,正式投入建设。太重集团的煤机工业园全面达产达效,核心制造能力和企业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风电增速器厂房投入运行,形成了年产500台的能力。建成8500平方米的挖掘机新总装厂房,新增天桥铣等关键设备,形成每月出产3台大型挖掘机的能力……

  太重集团董事长岳普煜表示:“在提前两年实现‘百亿太重’目标后,太重‘十二五’确立的初步目标是销售收入要达到500亿元以上,这其中新增的400亿元收入从何而来?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将提供最重要的支撑。”  (曹克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