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监局:加强境外中资企业生产安全监管
国家安监局网站14日通报近期境外中资企业生产安全事故,9月9日,上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埃塞俄比亚总承包、吉林送变电工程公司分包的电力建设项目发生输电线铁塔坍塌事故,造成5人死亡,其中4名中国工人。
安监局表示,为进一步加强境外中资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遏制事故的发生,要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境外中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加大监管力度,落实主体责任;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等。
(何 棕)
山西煤企兼并重组:淘汰年产30万吨以下矿井
今年以来,山西省稳步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截至10月15日,重组整合煤矿企业正式协议签订率达99.5%,主体到位接管率达98%,全省煤企名称预核准基本完成,采矿许可证变更率达95%以上,主体企业对被整合煤矿的资金补偿到位率为74%。
通过今年以来的整合,山西煤炭工业“多、小、散、低”的产业格局发生巨大转变:矿井数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压减比例达60%,年产30万吨以下的矿井全部淘汰,保留矿井将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企业主体由2200多个减少到130个左右,形成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集团、3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集团。形成了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国有、民营并存的现代办矿格局。
随着煤炭工业产业化水平的提升,山西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今年前9个月,全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至0.2412,同比减少0.1247,同比下降了34.56%。同时,煤炭企业贡献率持续上升。今年1至9月,全省原煤产量累计完成52229万吨,同比增加9094万吨,增幅达21.08%。
(冀 业)
陕西: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大检查
10月14日17时左右,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潼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太峪Q261#脉二坑发生电线着火事故,造成9人中毒窒息死亡、6人受伤。经初步核实,该生产系统无采矿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是典型的非法生产矿井。为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全省将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检查顶板稳定性、矿井通风、矿井防治水等,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
陕西省安监局在对上述事故的通报中提到,全省非煤矿山近期发生的几起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的问题严重存在;非煤矿山企业因市场因素多数处于半生产状态,管理不到位;非法违法生产开采现象在一些地区严重存在,打击非法生产和开采行为不力。
陕西省安监局要求各市安监局,立即组织辖区内非煤矿山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对顶板稳定性、矿井通风、矿井防治水、矿山爆破、矿山机电、露天矿边坡、排土场现状、尾矿库等加强检查。各地对发现的重大隐患,要实行挂牌督办、跟踪销号制度,确保重大隐患得到有效治理;全面落实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督促非煤矿山企业加强现场管理,重点查处违章指挥、违规操作等现象和各类违规行为,确保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有效整治。
(刘 涛)
贵州遵义:兴隆煤矿事故系无视监管的责任事故
记者从贵州省人民政府6日召开的贵州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10月3日发生的造成6名矿工遇难的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兴隆煤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会议通报,桐梓县夜郎镇兴隆煤矿是一个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此前,贵州省人民政府曾紧急发出通知,要求全省煤与瓦斯突出煤矿一律停产整顿,但兴隆煤矿不仅未落实这一要求,反而无视监管,抗拒执法,继续非法组织生产,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据了解,这起事故抢险结束后,事故相关原因的调查和相关责任人责任的追究正在进行中。(刘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