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 蓓
“8个月招到了上千名人才,我都有些难以相信,自己竟然完成了这个原本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世界物流巨头丹马士成都分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陈小姐一提起在成都的招人经历,就禁不住对成都丰富的人才储备大加赞赏。近日,记者了解到,成都创新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软件人才“产销衔接”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落户成都
再度证明是明智之选
今年3月24日,在高新区天府软件园,马士基集团旗下的世界顶级物流巨头丹马士客户服务中心(丹马士成都分公司)宣布开业,一同开业的还有马士基全球服务中心(马士基信息处理成都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在成都招聘的人数在1500人左右。
陈小姐告诉记者,该公司对人才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同时看重性格、智商、团队精神和上进心。成都公司的员工,80%是在本地招录的,其中85%是应届毕业生。“成都丰富优质的人才,为企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了保障,再度证明当初马士基选择成都是明智的。”
模式创新
高校办学结合产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成都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高校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蓉高校改变相对封闭的办学状态,开始注重面向市场和软件企业培养人才,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课程改革、实习培训等环节紧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并且尝试推进政府管理人员、企业高管、企业高工与高校教师相互兼职的有效方式,使高校在培养人才中更加“有的放矢”,人才能够“产销衔接”。
同时,作为成都完善软件人才“产销”衔接机制中的一环,2008年4月17日,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成都软件人才市场成立。这是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设立的全国首个专业化国际人才市场。2009年,成都软件人才培训联盟成立,旨在通过政府牵头组织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技术、资金、配套环境等支持,促进高校、培训机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企业之间的“无缝衔接”。
在成都,除有部地共建的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成都)”外,软件人才培训机构也得到快速发展,平均每年培训人才近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