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下菜,看公司下单,都是一种感觉。
大老板犯不犯错误?也犯。
沃伦·巴菲特大错没有,小错连连;比尔·盖茨的错误,20年前就埋下了根子,大家现在传说的还是他二三十年前的威名;杰克·韦尔奇和柳传志,最后将公司推向困境,唯一不同的是,柳传志还在位子上苦苦弥补,而韦尔奇一拍屁股,还坐上前东家的私人飞机,四处签名售书。
少犯错误不是不犯错误
沃伦·巴菲特:说一套做一套
巴菲特是个前后说话十分矛盾的人,当你相信他前后两句话时,肯定会晕倒。
1993年,巴菲特说:“投资杜绝使用分散投资策略”。到1998年,却说:“或许超过99%的投资者都该采用广泛的分散投资策略。”
说一套做一套,正是巴菲特为人的“本色”。他号称价值投资,但总是买成长股,巴菲特号称支持遗产税,自己却尽量避免。
巴菲特不喜欢用股票作为收购的融资,但他最后却用现金和股票,支付 220 亿美元给通用再保公司。最后发现后者承保亏损居高不下,还有会计违规问题。
巴菲特不喜欢介入公司管理,却介入挽救所罗门公司。他万万没想到,该银行交易员企图违反财政部规定,对政府的证券市场进行逼仓,最后所罗门被迫破产。
有时候失败就是失败,巴菲特也扛不住五指山峰。1994年年报中,巴菲特说了自己一连串错误,其中一个是买卖“大都会”股票,1978年至1980年巴菲特以每股4.3美元的价格卖出过“大都会”股票,1986年又以17.25美元买进这只股票。1993年以63美元卖出1000万股,而1994年底该股价格为85.25美元。
巴菲特还幽默地说,大都会的错误只能得一枚银牌,“最高荣誉属于一次我在五年前犯下的,耗资3.58亿美元买入的美国航空公司的优先股。”
巴菲特公司资产上千亿美元,损失所占比例实际上很小,并不会伤筋动骨。
巴菲特还承认,忽视家庭和婚姻是自己犯下的最大的错误。
35岁后“连连错”
比尔·盖茨:35岁前近神人
2008年,52岁的盖茨退休前承认,他犯了一个错误,没有更早意识到搜索和网络广告会改变整个软件业,而谷歌正是抓住了这个机遇。
1990 年,“万维网之父”Tim Berners-Lee开发了全球首台Web服务器,比尔·盖茨没有予以重视,微软开始失去互联网业界发力的先机。以这一年为分水线,盖茨此前成功地把握住每一次机会,但在这一年后,盖茨的市场敏锐性大降,坐看他人起高楼,自己偏隅一方。
在Google以16亿美元收购YouTube 6个月之前,微软曾有机会以5亿美元收购YouTube,但是微软错过了这个大好机会。
微软在观望和犹豫中错过了机会。它的后果是——谷歌为代表的搜索引擎模式崛起,Salesforce为代表的SaaS模式崛起,Facebook为代表的SNS崛起,Twitter为代表的微博客崛起,微软却逐渐被边缘化。
比尔·盖茨不明智地选择了与美国政府的对抗。始于1998年5月的反垄断审判对微软造成的创伤颇深,而且美国政府的举动也影响了欧洲,欧盟从2004开始就不断找微软的麻烦。
(摘自《环球财经》高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