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吃的凉粉,大多都是用谷物或薯芋淀粉加工而成的。其中最为常见的,要数用豌豆淀粉制作的凉粉了。但在重庆巫山,杨剑明、杨小明、杨伟三兄弟发明了一种奇特的凉粉,竟是用树叶做成的。然而,也就是这种用树叶做出的凉粉,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翡翠凉粉,且获得了“中华名小吃”称号。
“臭凉粉”变身“翡翠凉粉”
在巫山,有一种开满黄色小花的灌木,植株的大小和叶子的形状有点跟茶叶相似。这种植物当地叫“臭黄荆”,是属于一种无性繁殖的马鞭科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巫山海拔700米以下的溪沟边或者山上。大概是因为当时的凉粉是用洗碗水做的有点臭,或是因为这种植物叫臭黄荆,所以,先人们给做出来的这种凉粉取了个名,叫“臭凉粉”,并且一直叫到现在。
随着巫山旅游的开发,不少游客吃了这种凉粉后,觉得不错,但就是这名字不好听,还认为这个臭字玷污了这么好吃的东西。便有客人根据它碧绿如翠的颜色,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翡翠凉粉。
产业得到规模开发
由于该植物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加之随着长江两岸库区森林植被的覆盖,这种植物已濒临灭绝。
自2007年开始,杨剑明、杨小明、杨伟三兄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尝到了翡翠凉粉,经打听,该凉粉现产量极少。“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不大力发展呢?”身为大哥的杨剑明当时想。由此,他们产生了开发翡翠凉粉的念头。
三兄弟先是上山四处寻找这种野生的植物,再来探索如何培植。经过试验,人工繁殖扦插成功。近四年时间,现在已培植近500亩。他们还成立了巫山县天煜奇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日生产凉粉成品1000公斤左右,且已开发出适合不同人群的麻辣味、酸甜味、薄荷味等多种口味产品,并创新了煮汤和炒食的方法。
获“中华名小吃”称号
“翡翠凉粉”经过巫山县天煜奇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不断开发,并在巫山县龙井乡建有原料生产基地。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产品终于走进了重庆主城区高档餐馆,进入了陶然居等大餐馆的主菜单。今年6月13日,由商务部与重庆市政府联合组织全国知名小吃竞赛,来自全国的130多家参赛单位云集解放碑,经过现场群众和美食专家评比后,“翡翠凉粉”以第一名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
(摘自《三峡都市报》)
编后:一个“藏在深山待人识”的树叶,在有意无意间被三个有心人发现,由此,一个“中华名小吃”诞生了。本文的三个创业者之所以能够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的“有心”!是啊,俗话说得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做任何事,只要你有心再加上用心,再加上加倍的努力,你便能收获到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