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5月14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通用汽车成功营销“伙伴”平衡术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于 一  

  随着一汽与通用汽车合资项目的确立,中国汽车界中的合资伙伴资源基本已经被瓜分完毕,几位排名世界前列的汽车巨头已经在国内完成了多伙伴战略,同样对于国内几大车企来说,选择大块头伙伴的时机也已经过去。

  不管是通用汽车与上汽,还是通用汽车与一汽、五菱的合作,他们无疑都是外资汽车厂商进入中国后所形成的独特现象,当然,无论是当初的单一合作伙伴方式,还是如今形成的多伙伴合作模式,都有着当时当地特殊的历史和政策因素,不过随着这些跨国厂商在中国的多年耕耘,以及中国市场已经成长为世界性的战略市场,无论是跨国汽车巨头还是国内几大汽车厂商,都在深思各自的伙伴平衡术。

  抛开历史与政策因素外,我们姑且可以将跨国汽车巨头与国内大汽车厂商的合作分为两种,单一伙伴模式和多伙伴合作模式,二者各有优势。单一伙伴模式的优势有三点:第一,可以集中双方的力量,一个合作伙伴的管理网络比较容易;第二,集中管理,合资方本身就是很复杂的;第三,产品没有重叠。多伙伴合作模式的优势也非常明显,那就是能够更好地控制风险。

  然而,无论是单一伙伴模式还是多伙伴模式,其最初的来源都不是企业主动选择或者进行战略考量而做出的决策,而是由于中国对于汽车整车合资的政策限制,以及汽车厂商为突破限制而进行种种努力后所形成的格局。以通用汽车为例,它如今与一汽的合作,或者今后其与其他国内厂商的合作,其战略选择的依据已经突破了平衡术的概念,而是其产品品类的互补性,比如通用汽车与上汽进行乘用车合作,而与一汽进行商务车合作,因为对于每个汽车集团来说,整个品牌的市场份额是评价其表现好坏的最关键指标,可要想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有尽可能广泛的产品线。

  当国外与国内的汽车集团都意识到单一伙伴模式与多伙伴模式的确有差别后,那么选择伙伴就成为了关键。不过,如今环顾四周,对于国内汽车集团来说,世界排名前列的汽车巨头已经“婚嫁”完毕,值得合作的外国厂商已经寥寥无几;对于跨国巨头来说,国内的大汽车集团也早已“名花有主”,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如何进行现有多伙伴的深度开发——如何提高在汽车市场的地位。

  业内专家指出,对于已经完成“平衡术”的汽车集团来说,如何提高市场地位将有两个突破点或者说是两种模式。第一是合资公司中的中国品牌攻占低端的品牌市场,外国品牌主要攻占高端品牌的市场份额。剩下来的中端车市场,合资公司可以共同开发有技术含量的高性价比的车型。第二是合资企业的中方要慢慢形成自己内部的研发能力,这也是中国大汽车集团将来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