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5月11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管住“风险源” 6家民企设立“纪监委”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4月30日,常熟著名民营企业隆力奇集团多了一个新机构:纪律监督委员会。此前几个月内,波司登、常熟开关厂、白雪电器等五家当地最具声望的民营企业已建起同样的机构。

  为什么在民营企业设立专门机构“纪监委”?带着疑问,记者和常熟当事各方有了如下一番问答。

  

  一问干什么?

  老板答:

  不是“紧箍咒”

  

  面对记者,波司登集团纪监委常务副书记、审计总监刘卫捧出了纪监委成立半年来的“成绩单”:

  今年以来,波司登纪监委参与审计项目4个,发现问题与审计部共同督促整改并研究处理方法,其中拒收礼金、礼物2起,查处用个人银行卡收取货款、工程部采购流程和广告价格等4起违规事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5万元。

  2009年11月19日,波司登集团成立了纪监委。

  “这是帮助企业更好发展的一个新平台。”波司登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高德康说,几年前,波司登就有过惨痛教训,个别高管利用公司制度不完善的漏洞,在原材料采购、广告招标、产品营销、财务管理和仓库管理等过程中接受商业贿赂、挪用公司资金,涉案金额近千万元,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了公司品牌的美誉度。“当时我就想,我们企业内部能不能也设一个约束党员干部的机构?所以常熟纪委来找我,说要波司登带头成立企业纪监委,我们立刻就行动起来。”

  有人说反腐倡廉是党政机关和国有大企业的事,民营企业何苦硬给自己“套个紧箍咒”?高德康对此不以为然:“有了这个平台,波司登要创建全国最廉洁的民营企业!一个企业没有正气,谈何竞争力?”

  

  二问为什么?

  纪委答:

  管住“风险源”

  

  常熟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缪红梅介绍,“常熟非公企业党员总数已超过1.2万名,约占全市党员总数的20%。长期以来,非公企业反腐倡廉建设一直关注较少,纪检力量薄弱,非公企业的党员违法问题处于易发多发态势。如果漠视反腐倡廉建设,不把影响企业发展的‘风险源’堵住,这是不作为。”

  常熟市纪委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2007年以来,常熟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共立案查处非公企业党员违纪违法案件155件,占同期查处党员的43.2%,主要涉及偷逃税款、虚开增值税发票、职务侵占以及参与赌博等问题。同一时期,常熟先后有77名党员干部被非公企业的不法人员拉下水,其中有63名党员干部被开除党籍,58人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到目前为止,常熟已累计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2236个,涉及8393家企业,覆盖率达63.8%。常熟市纪委专门出台文件,要求先在已建立党委的非公企业中设立党的纪律监督组织,然后向已建立党总支、党支部的非公企业延伸,条件成熟一个,组建一个。

  

  三问图个啥?

  企业答:

  提升“软实力”

  

  纪律监督工作和企业发展绝不能“两张皮”。常熟在探索成立非公企业纪监委时,围绕这一关键展开制度设计,力求把纪律监督工作变成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提升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一招。

  波司登的刘卫说,我们的民营企业和国外大公司相比,最大的差距在管理。以前,公司发现有干部贪污腐败,首先想到的是采用法律手段来解决,但成本太大。现在,有了纪监委这个组织,通过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防微杜渐,和企业管理制度约束就形成了合力,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管理力”。

  纪监委还成为企业劳资双方的“润滑剂”。中利科技集团纪监委成立以来,职工们总爱到厂务公开栏前去看一看。公开栏里的内容时常更新,劳动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的签订、履行情况,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是否足额缴纳,都清清楚楚,员工权益有了保障。

  苏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沈文祖表示,常熟探索建立非公企业纪监委,加强非公企业的反腐倡廉建设,创新了党的纪律监督工作途径和方法,把惩防体系植根于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之内,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之中,为企业长远发展夯实了基础。

  (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