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PSA)联合公告声明: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和标致雪铁龙集团就在中国成立汽车合资企业签署意向书。双方各持有50%的股权。合资企业将生产环保的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
低调牵手长安
5月4日,是小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这一天长安汽车集团迎来了一位来自法国的客人——标致雪铁龙集团(PSA)总裁瓦兰,他是在结束其上海世博会活动之后飞抵重庆,会见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总裁、重庆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两人就双方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签署了一份意向协议书,不过此事处理极为低调,鲜有人知。
5月6日下午,两家公司联合发布了163字的“联合声明”。长安汽车集团一位高层人士对记者如此解释:长安启动与PSA合资谈判,是在2009年11月份正式整合哈飞汽车之后,虽然PSA以前与哈飞汽车就合资事宜谈过数次,还签署过一些谅解协议,但由于哈飞汽车股东的变化,以及谈判立场和谈判团队都有重大调整,相当于一切都推倒重来,时间仓促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根据长安汽车一位高层此前透露的信息,长安与PSA的合资公司将以哈飞深圳基地为生产基地。接近PSA的人士也透露,与长安汽车谈判启动后,PSA中国谈判组曾奔赴深圳考察哈飞深圳基地。而考察的结果是对该基地颇为满意,“不用花太大成本就可以把工厂改造好。”
除了生产PSA旗下乘用车产品外,打造中国“微车航母”是PSA与长安合资的一大策略。华日曼称,PSA在欧洲除了轿车,轻型商用车也是一大优势,而长安汽车也是中国微车最出色的公司之一。因而PSA集团的微型客车、微型货车以及小型客车都有意引进到长安与PSA的合资公司,“利用两个公司的优势”发展微车。
组建新研发中心
与长安以往的合资公司采用外方的品牌不同,联姻PSA后的合资公司,将推出新公司自己的品牌,还要组建研发中心,与此前单方面引进外方车型稍加改进大为不同。
此种说法得到了华日曼的证实。据他称,尽管刚签订的合作意向书中没有提到双方会成立一个研发中心,但根据中国目前的政策要求,需要合资企业成立研发中心,所以从合资企业的利益出发,PSA和长安都将派出最优秀的人才进驻这个新公司的研发中心。“我们的合资企业应该有自己的自有品牌。”华日曼说。
合资公司推自主品牌,这与兵装集团(长安汽车集团母公司)掌门人徐斌在前不久接见长安的另一个重要合资伙伴——美国福特汽车CEO艾伦·穆拉利时提出的要求一样,而这样的思路显然用到了新合资公司谈判之中。
新目标200万辆
坐拥两家合资公司后,PSA中国的销量目标也相应提升。此前PSA总裁菲利普·瓦兰曾提出,在中国市场份额要提高至8%。但5月6日华日曼表示,至2020年PSA中国销量所占市场份额比例要达到10%,具体销量目标为200万辆。
“估算中国到2020年汽车销量会达到2000万辆,我们占10%的比例,就是200万辆。”华日曼说。2009年PSA在华汽车销量占市场份额约为3.5%,年销量27万辆,距2020年目标尚有较大差距。
此外,华日曼宣称神龙汽车第三工厂项目仍将投建。神龙汽车目前拥有两个工厂,累计产能45万辆。今年一季度,神龙汽车销量超过12万辆,该公司今年年度销售目标为37万~40万辆,被认为产能将在今年底趋于饱和。如果将神龙汽车和哈飞深圳基地产能累加,PSA中国现有产能为65万辆,接近其此前预期的在中国市场5%的市场份额目标。
此外,PSA产品线虽然较长,但雪铁龙和标致品牌车型处于同级竞争状况,未能实现良性互补。这一矛盾已在神龙汽车旗下的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产品上有所体现。一旦与长安合资,PSA或许又将面对“同根相煎”。
(本报综合报道)
相关链接:
联姻历程
2007年6月,PSA与哈飞在北京签署了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可行性理解备忘录。
2007年10月,东风与哈飞草签了关于双方合资重组的协议,PSA与哈飞项目进程受阻。
2008年2月,PSA全球上任总裁斯特雷夫赴华,与东风公司商讨合作事宜,想促成 PSA与哈飞的合资。
2008年6月,新中航重新整合汽车业务,哈飞汽车将和昌河汽车一样被纳入新中航。东风和哈飞合作一事也已经遭遇障碍。
2009年7月,PSA新任总裁菲利普·瓦兰低调与哈飞汽车的上级单位新中航的高管团队举行了秘密会谈。表明,PSA并未放弃与哈飞的联姻计划。
2009年8月,PSA新任首席执行官菲利普·瓦兰对外表态在中国成立第二合资公司。这标志着,被冻结两年时间的PSA与哈飞的合资计划重新启动。
2009年11月,中国长安汽车集团重组,哈飞、昌河汽车等并入长安。PSA副总裁华日曼出现在签约仪式。
2010年4月,出版的《费加罗报》援引标致雪铁龙集团内部人士说,双方合资谈判已接近尾声,有望在今年5月签订协议。
延伸新闻
海外巨头争挤“中国班车”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越来越多的海外汽车巨头再也无法抗拒这个巨大市场的诱惑。
随着海外车企对中国市场更加渴望,中国排名居前的汽车集团身价倍增,常常出现多家海外车企欲嫁一家中国汽车集团的事。业内人士表示,这源于中国合资的门槛比较高,小型车企获得合资准生证的概率微乎其微,傍上中国前四大汽车集团则概率大增。导致这些海外车企们掀起第二波合资浪潮的原因有二,一是2009年中国市场救了不少跨国巨头的“命”,二是中国业绩拉大了跨国巨头全球销量差距。
无论各大公司的财务报表还是高管接受采访时,这些汽车巨头均承认了中国市场的献“金”作用。今年一季度,大众汽车在华税前利润高达2.86亿欧元,,约占大众汽车集团总盈利的40%。曾陷入破产保护的通用汽车高层更坦言,其在华合资企业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的业绩不仅助其走出困境,且有利于其树立收拾旧山河的信心。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通用在华合资净利润超过70亿元,同期通用汽车净亏损43亿美元。即使按50%持股计算,通用汽车在华业务令通用汽车减亏不少。正因为这样,在北京国际汽车展中,通用汽车联合上海通用汽车,亮出了28辆展车的强势参展阵容,更拿出了包括1款全球首发概念车、3款亚太首发概念车、2款量产首发车型吸引中国消费者。
与此同时,包括丰田汽车在内的海外巨头们不得不承认过去的失误。上海旭迪营销咨询公司总经理蒋萍指出, “在追求排名和规模效应的压力下,不少海外汽车企业痛悔20年失去的中国机会。20年前看似小小的忽略,导致不少跨国巨头全球排位下降不少。”曾经的同时起跑者如今落差悬殊。试想,如果当年标致雪铁龙和广州汽车合资成功、和东风汽车合资企业神龙汽车也取得一汽大众、上海大众般的成绩,全球汽车前三名显然将发生重大变化;如果克莱斯勒在华未经历巨大波折,或许中国也将成为助其走出破产困境的功臣。
已经抢跑的幸运者们在忙着庆祝之余,仍加紧快跑。据统计,中国已经成为大众汽车、通用汽车第一大销售市场及丰田汽车全球第二大销售市场。此外,中国也成为海外豪华车巨头全球前三大销售市场。中国为奥迪2009年第二大销售市场,为奔驰、保时捷、兰博基尼全球第三大市场。继成为F1大奖赛的官方安全车后,梅赛德斯-奔驰顶级进口跑车AMG定下了冲进中国同级车前三甲的目标,并开始在华预售。尽管梅赛德斯-奔驰高层未透露AMG的具体销量目标,但屡次承认“售价近400万元的AMG在中国大有可为”。
随着更多海外汽车巨头的大举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火拼将更为激烈。但今日的中国市场已经不同于20年前,也不同于10年前,随着各大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崛起,跨国汽车巨头们必须真正关注中国需求,方有可能在中国占据一席之地。 (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