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冬艳
摘要:汇率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国家货币对外价值的体现,但从本质上看,则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汇率作为国内外货币资产的相对价格,担负着沟通国内外经济,调节内外均衡的重要任务,因此,各国政府都需要制定适当的汇率政策。近几年来,国际及国内社会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其中争论的焦点即是关于我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是应该将人民币汇率固定在一个合适的水平,还是实行浮动汇率,让人民币走向自己浮动,各界对此观点不一。本文主要介绍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分析浮动、固定两种汇率机制的利与弊,并揭示现行人民币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提出关于我国汇率制度选择的观点及建议。
一、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及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的内容
(一)变动情况
2005 年7 月21 日,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 美元兑8.11 元人民币,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2007年5 月18 日,人民银行宣布, 自5 月21 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2007 年11 月27 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升至7.3875,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接近8.91%。
(二)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的内容
我国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概括起来说就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的选择有以下特点:
(1)人民币汇率形成:更鲜明的市场导向性。更大幅度地引入了市场的力量,市场化导向更加鲜明,市场供求对汇价的形成作用更加显著。
(2)“参考一篮子货币”:更多的灵活性和局部可变性。参考一篮子货币有利于较好地应对美元不稳定所带来的影响,降低人民币多边汇率的波动,从而保障我国汇率的安全。
(3)“有管理的浮动”:与市场化导向的一致性。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中央银行主要起到滤波器的作用。随着经济适应程度的提高,滤波器的作用是可以减弱的、是自适应的。
二、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机制利弊互现
(一)固定汇率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一般认为,固定汇率的最大优点就是消除了个人和厂商从事对外经济交往可能面对的汇率风险,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虽然外汇市场总是存在投机活动,但是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投机行为一般带有稳定性特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汇率固定承诺作为政府行为的一种外部约束机制,可以有效地防止各国通过汇率战、货币战等恶性竞争破坏正常的国际经济秩序。
缺点:与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水平的连续微调相比,固定汇率往往要在问题积累到相当程度才进行一次性的大幅度调整,这种调整对经济的震动和伤害通常也比较严重。此外,以汇率目标代替货币目标后,不仅丧失了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且不可避免地会自动输入国外的通货膨胀,甚至可能出现内外均衡冲突。
(二)浮动汇率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浮动汇率主要是实现对宏观经济失衡的微调,将一国的货币政策从对汇率目标的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了让汇率自发调节实现外部均衡,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追求内部均衡。此外,浮动汇率还将外国的通货膨胀隔绝在外,有利于本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与相对独立发展。
缺点: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趋势下,国际资本大量快速地移动,造成外汇市场上频繁的剧烈的汇率波动。在浮动汇率机制下,外汇市场非理性的投机活动很容易造成汇率错位。另外,浮动汇率容易发生滥用汇率政策的问题和引起国与国之间宏观政策的冲突,影响国际经济秩序。
综上所述,两种汇率制度各有利弊,我国应该综合考虑我国具体国情及两种汇率制度的利弊,合理制定未来的汇率政策。
三、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好处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好处
经过近10多年的运行,我国成功地抵御了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甚至在2008年危机中,人民币也有突出表现,国家外汇储备逐年增加,国际收支基本保持平衡,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增加汇率制度的弹性。采用更为灵活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汇率制度,使汇率制度更富有弹性,又保留了央行对调节汇率的主动权和控制权,从而增强了我国应对投机压力的能力。另外,一篮子货币中货币的相互波动可能部分被抵消,因此,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压力实际上较之原来是下降了。
2、汇率制度更加国际化。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不断加快,我国同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也越来越密切。从单一盯住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变化,更加符合中国经济国际化、多元化的趋势,使人民币汇率制度日趋与国际接轨。
3、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随着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的日益完善、市场作用在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对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反应更加灵敏,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二)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
随着对外交往的发展及我国经济环境的日渐开放,人民币汇率机制存在的缺陷逐步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限制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根据著名的“三元悖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自由流动、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三者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实现汇率的稳定性目标是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之一,那么在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性独立性两个目标中,只能“二选一”。我国从1996年实行经常账户下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但对资本项目仍实行严格管理,资本特别是短期资本不能自由流动。这种人民币汇率制度必然会对我国货币独立性产生冲击。
2、汇率基本上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汇率的变动可以起到影响一国国际收支的作用,因此它可以作为调节一国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但在我国现行的汇率决定机制下,货币的比率被基本固定,而且汇率的波动范围被限制在央行规定的一定幅度之内,从而使得汇率基本上失去了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
3、汇率调整缺乏准确依据,且维持成本较高。在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时,这一市场十分狭窄,而且仅限于由经常项目中的贸易项目派生出的外汇供求,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央银行无法获取准确定价所需要的完全信息。此外,维持现行汇率制度增加货币政策灵活操作的难度,其总维持成本较高。
四、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浮动汇率制
综合以上分析,个人认为,从长远看,在人民币在资本项下完全可兑换后,浮动汇率制应是必然的选择。现阶段,我国必须在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资本管制之间寻求某种平衡,既能保持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又能兼顾汇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同时使资本管制发挥一定效果。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管理浮动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实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央行调控能力的进一步加强,我国可以逐步由管理浮动汇率制转向单独浮动汇率制。但目前的主要工作还是加强完善现行汇率制度。
(二)人民币在资本项目实现自由兑换的情况下汇率政策选择——浮动汇率制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未来我国对资本项目的管制将被打破,届时,真正自由的浮动汇率制将是最佳选择。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