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5月09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商务茶馆,是一次变革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四川省茶文化协会副会长张京谈成都商务茶馆

  “天下茶馆数中国,中国茶馆数成都”,四川省茶文化协会副会长张京聊起成都茶馆,字里行间,是对成都茶馆的热爱与自豪。“自改革开放后,成都茶馆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变革。”

  “上世纪70年代末,尽管公私合营让成都茶馆的数量明显减少,但茶馆中的茶客始终没有压缩,成都茶馆的真正恢复期,始于在上世纪80年代,那时更多的传统老茶馆开始开门迎客,茶馆数量恢复到600余家。”茶馆的空间格局延续了传统茶馆的“当街铺”、“巷中寺”、“河畔棚”、“树间地”。如今在人民公园内的鹤鸣茶社,基本保持了当时茶馆的风貌。

  具有商务功能的都市茶馆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圣淘沙”、“耕读园”、“绿茗”等一批茶馆在成都相继开业。1996年,四川省茶文化协会在成都成立,此时,成都现代化的茶馆已接近百家。与传统茶馆不同,这些茶馆登堂入室,不再延续传统茶馆的敞开式风格,改铺舍为茶楼,室内装饰一改传统茶馆的简朴而走豪华路线,陈设多具西式风格,除了法式藤椅外,许多茶馆还摆上了钢琴。茶馆所提供的茶水也不仅仅局限于花茶。

  20世纪末,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外来资本的引入和宾馆酒楼的兴起,成都茶馆发展开始趋于多元化。除了棋牌、足浴、桑拿等与茶馆文化不相符合的经营项目被引入茶馆外,一些适于茶馆经营的主题文化如盐道文化、藏文化、集邮等也走进茶馆。2001年,四川省茶文化协会开始策划以茶艺和茶文化为主题的活动。通过茶艺比赛和茶馆评选,挖掘和推广茶文化,指导茶馆发展。在2001年的四川名茶馆评选调查中,记录在册的成都茶馆已近3000家。顺兴老茶馆等一批茶馆入选十大名茶馆。

  两年一次的茶馆评选和茶艺比赛不仅为茶行业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同时,也扶持起一批川茶品牌。张京举例说,现在许多茶馆经营者都是当年参加比赛的选手,“榜上有名”的经理周晓芳曾在大赛上夺魁,并在协会的介绍下,出访多个国家进行茶艺表演。而享誉海外的竹叶青,藏在深闺之时也曾借助冠名赛事而获得了不小的知名度。

  如今,在公园、寺庙中的露天茶馆依旧延续传统茶馆的经营方式,而现代化的茶馆有的已开始连锁经营,不少商务茶馆也在成都站住了脚。

  (晓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