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胡忠坤
从刚刚结束的云南冶金集团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工作会上获悉,自“十一五”以来,集团积极坚持科学发展,努力推进节能减排,截止2009年,集团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节约能源达22.23万吨标准煤,“三废”排放总量大幅下降,圆满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集团及主体企业先后获得了国家级和省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优秀企业称号。
云南冶金集团铝、铅锌、硅、钛、锰的五大产业,均属于高耗能产业,高度依赖于资源和能源,节能减排工作是关系到集团生存发展的核心问题,认真搞好节能减排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十一五”以来,云南冶金集团在政府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节能减排的基本国策,坚持科学发展,进一步加强了节能管理工作,建立长效的节能机制,推行管理节能、技术节能和结构节能,加快采用国家推荐的节能工艺、技术、设备。2006年至2009年,集团共计节约222324吨标煤,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18.5081万吨标煤的120.12% ,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由于节能成绩突出,集团公司获得省政府2009年度全省节能工作优秀奖。
云南冶金集团的做法是:
——健全节能减排领导机构,完善制度,强化领导。
为强化节能减排的领导工作,集团公司在2007年10月就成立了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管理工作制度,进一步理顺了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工作流程,使集团节能减排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管理创新,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
科学制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节能减排考核办法及考核指标体系,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集团公司每年的生产经营计划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广泛推进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开展循环经济工作,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原则组织编制。
——科技创新,推进集团节能技术改造。
早在十年前,集团决策层就已经形成“只有夕阳技术,没有夕阳产业”的共识,“十五”之初,采用高新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有色金属产业,对集团产业技术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带动生产建设发展,提高集团整体竞争实力的总体思路成为了云南冶金集团科学发展的突破口。
在铝产业上,技术改造重点是曲面阴极铝电解槽节能技改、铝电解槽环流焙烧技术、铝电解综合节能改造、铝电解工艺能量系统优化等。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曲面阴极铝电解槽节能技术,使综合吨铝电耗大幅下降600-800kWh。在铅锌产业上,集团公司成功研发的高铁硫化锌精矿加压酸浸技术和IY沉没熔炼技术,实现了铅锌冶炼工艺的新突破,改变了传统湿法炼锌工艺二氧化硫尾气外排对环境的危害,突破了传统湿法炼锌工艺难以经济、有效处理高铁硫化锌精矿资源的现状。在锰产业上,斗南公司和建锰公司实施了节能技改工程。斗南公司实施10万吨/年锰系铁合金技改后,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有了较大的改善提高,装备工艺技术已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2009年共有5个项目荣获云南冶金集团科技成果奖。
2009年,集团又投资4亿多元,加大节能技术项目改造,提高节能技术装备水平。并在全集团大力推广使用节能灯15万6千只,节能效果明显。
——对标管理,全面提升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开展企业对标管理,提高企业能效管理水平。按照中国有色协会和云南省能效对标工作的统一安排,率先在云南省推行能效对标管理工作。对照标准,站在终点来找差距。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云铝公司和驰宏公司已分别成为电解铝和铅锌生产的标杆企业,斗南公司也有望成为锰铁合金生产的领先企业;云铝公司成为全国有色行业、中西部地区和云南省工业企业中首家被国家授予“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称号,荣获“中华宝钢环境奖”;驰宏公司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驰宏公司等四个单位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积极争取国家节能优惠政策支持,加快节能项目实施。
集团组织申报国家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和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集团曲面阴极电解槽节能改造项目、云铝公司生产系统节能改造项目、驰宏公司电机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斗南公司余热发电项目、永昌公司电炉余热发电项目、澜沧公司旋涡柱铅闪速熔炼节能项目,预计节能量12万吨标准煤,投资额约9亿元,财政奖励资金近4000万元。
与此同时,在大幅节能的基础上,集团积极推进了企业的减排工作。“十一五”以来,集团在继续巩固环境保护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各企业通过不断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大投入,抓好了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等各项工作,环境保护取得长足进步,节能减排取得喜人成绩,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在减排方面的做法是:
——科学布置,统筹安排,制订并完成了环境管理各项基础工作。
强化环保责任的落实,组织完成了环保各项目标责任的考核评比工作。加强依法监督管理,把环境管理标准建设、环境统计、建设项目“三同时”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纳入了企业的日常环境保护工作范畴。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企业环境管理各项基础工作得到了加强和完善。5家主体企业完成了ISO14001标准的认证工作,驰宏、永昌、澜沧公司不断完善了《环保单项考核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度。
——以法律法规为引导,加快推进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工作。
一是完成环保目标减排。集团在“十一五”时期,为确保SO2总量削减目标的完成,下发“十一五”环保规划及《环保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并与驰宏公司、云铝公司签订了《“十一五”二氧化硫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组织企业积极开展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至2008年底,集团已淘汰六条粗铅冶炼生产线,实现SO2减排1393.87吨,提前完成了集团与省政府、省环保局签订的“十一五”SO2减排900吨的责任目标。二是环保项目获政策支持。2009年,集团加强依法管理,各企业完成了环境污染治理投入6688万元,完成污染治理25项,安装废水、废气在线监测装置17套,污染治理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生态建设方面。2009年集团公司、斗南猛业公司获“云南省绿化先进单位”,斗南猛业公司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有力地促进了集团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绿化工作的开展。
——积极开展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产生,降低环境风险。
各企业注重污染治理,积极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着力开展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等工作,环境污染物排放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同时,污染物总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实现了减排和生产发展同步推进。
“十一五”以来,云南冶金集团坚持科学发展,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目前集团在“十一五”前四年节能减排的基础上又制定了2010年更加严格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