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嘉晟
武可迁自称是建设新海西中最老的打工人,今年已73岁高龄。
事实上,这个老翁接近于“国宝”,他是共和国第一代橡塑工艺工程师,曾为“两弹一星”作出过贡献;他现在的身份说是厦门市麦丰密封件有限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实际上,从日常管理到技术创新,麦丰现在一家的吃喝拉撒全都由他掌管;他还出报、写博客、弹钢琴,周末闲来无事,还会跟年轻小伙一起踢几脚足球……总之,这个老头那是相当有才。
塑料源自橡胶?
西南大旱,我国的天然橡胶锐减,厦门的一些橡塑工业企业都说自己的成本大涨,武可迁坐不住了。
武可迁现在是厦门麦丰密封件有限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另一个身份是麦丰的总工程师,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是橡塑工艺领域的国家高级工程师。“天然橡胶跟塑料根本不是一回事。”一段时间来,包括厦门在内的国内很多企业都在鼓着劲抱怨,“受西南天然橡胶减产影响,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一些连老板都搞不清楚,原材料究竟用的是橡胶还是塑料的橡塑、甚或者是纯正的塑料制品企业,也一起跟着大叫“成本涨得让人受不了”。
“天然橡胶和塑料根本就属于两个不同领域的材质。”在这个当口,武可迁觉得有必要站出来说句话以正视听了。
对于什么是橡胶,什么是塑料,武可迁有绝对权威的话语权。
“那些塑料制品企业也跟着嚷嚷,可能真有成本上涨的因素在内,但有一些是想借机抬价,塑料米涨价跟天然橡胶涨价没关系。”武可迁说。
武氏管理精髓
在厦门麦丰公司的大门入口处有四个大字:员工第一。
在武可迁看来,“企业生产运营、靠谁,要靠广大员工,企业最大的资产不是资金,不是设备,而是员工。企业是船,员工是水,人可载舟,也可覆舟。我先从员工抓起,在管理的信念中融入情绪管理。心态管理、健康管理、孝道管理。”武可迁把这归结为企业管理精髓。
而事实也证明了武氏管理理念的独到之处。在举国上下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闹工荒的时候,厦门麦丰从不为缺工犯愁,麦丰的员工流动极为稀少。
员工创造力和凝聚力也发挥到了极致。
武可迁记得,有一次,麦丰公司突然接到一笔来自江苏的加急订单,对方从下单到交货只给6小时的时间。以麦丰常规的生产效率,马不停蹄至少也要五个小时。而当时正好赶上周六,怎么办?
“紧急时刻我突然想到了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以及老员工,大家像接力赛一样,用极限的速度完成了这份定单,最后又通过航空快运把货物交到了客户手中。”这个时候,武可迁又一次领悟到:有些在国有企业甚至都被认为是“过了时”的管理经验,在民营企业却很适用。
人物内存
武可迁,1939年9月生于山东,曾是深圳市宝安怡发橡胶制品厂厂长,广州科技开发总公司橡胶专业顾问。1961年起在广州第11橡胶厂从事橡胶及乳胶制品生产研究。我国“两弹一星”送上太空时,要用到一种叫做氚的防护材料,当时只有少数几个核工业发达国家才具备这门技术,武可迁硬是用自己的专利证明了中国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