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4月29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解读东方物探“海外智库”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人才,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可持续资源。在海外项目中,具有全方位知识与技术能力的人才更是中国石油“走出去”的基础力量。东方物探近年在海外业务中收获颇丰,物探研究院稳定的“造血能力”功不可没——

  

  在国内,石油地球物理研究院所并不算少,东方物探研究院为何能够一枝独秀?“因为我们有一支非常精干的科技人才队伍。”东方物探研究院院长王学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笑着解释说,“而对科技人才的不间断培养则是我们能够一直满足国内国际项目运作需要的动力之源。”

  递进式培养——

  人才快速成长之道

  

  在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里,年轻科技人才是基础,更是未来。东方物探研究院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创造性地形成了适应自身工作特点和年轻科技人员需求的“海豚递进式”科技师徒制——在年轻科技人员成长的不同阶段,为其安排不同的师傅,搭建一阶一阶的台阶,促进科技人员快速、跳跃式发展。

  首先,研究院选择技术骨干与新分配学生结成师徒对子,使新员工掌握基本技能,培养覆盖面达到100%。随后,选择表现出色者与骨干项目长结成师徒对子,培养技术骨干,覆盖面为75%。接着选择有技术潜力的青年技术骨干与区域责任工程师结成对子,有计划地安排他们承担关键性工作,使他们尽快成为合格的项目长。最后,将青年项目长与公司专家、科技带头人结成师徒对子,通过重大处理项目的运作,使他们尽快成为合格的责任工程师。由此,形成一个新毕业大学生“进入单位工作岗位-独立承担工作-技术骨干-项目长-骨干项目长”的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利用高校资源——

  人才国际化之道

  

  近年来,研究院国际业务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已经在海外12个国家建立13个处理、解释业务站点,成为海外找油找气的主力军。海外项目运作的特点,对海外业务工作人员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研究院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员工语言能力培训。通过与新东方英语培训机构合作,邀请老师现场讲座强化培训;还让聘请的外籍员工和大家一起工作生活,开办英语角,把英语培训工作化、生活化,养成语言习惯;优选人才到国外工作、学习,在英语环境中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举办英语培训班,每年抽调10~20名员工进行半年脱产培训,超前储备人才;每年举办英语技术报告会、英语演讲比赛,促进练兵,发现人才,同时还举办托福考试,对通过者进行奖励,并作为职称评定成绩,至今已有150多名员工通过。

  为进一步提升骨干人才综合素质,拓展知识水平,2005年开始,研究院还与中国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联合,举办工程硕士培训班,把学历提高教育作为一项奖励性政策,优选科技骨干人员参加。工程硕士班依托各靠前单位,办在工作现场,与生产紧密结合,极大方便了科技人员学习。截至目前,共有70多人参加培训,初步建设了一支核心骨干人才团队。

  高端培训——

  人才精英化之道

  

  随着中国石油国际业务的快速发展,为适应国际业务对独立运作项目的科技人才需求,东方物探研究院从2009年开始,从各基层单位优选骨干人才,对其进行国际业务管理培训。国际业务管理培训每年安排一期,部分技术与管理骨干人才还被派到国外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计划利用3年时间,对技术与管理骨干人才轮训一遍。国际业务管理培训的内容以国际项目运作管理、海外法律体系、国际地球物理前缘技术和外语四个方面为主要内容,通过系统培训,打造一支具有国际管理水平的物探技术管理团队,增强核心竞争力。2009年,研究院已经选派8名技术与管理骨干到国外进行国际业务管理培训,选派3名优秀人才到国外做访问学者。

  物探研究院对人才的全面化、精英化打造,让许多科技骨干走向海外、做出成绩的同时,在海外也收获了声誉。

  (黄普根 刘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