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4月29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作为”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尹纯刚矿长:

  你学艺 我买单

  

  “培训工作不是立竿见影的事,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起的是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同爬山,只要你不停攀登,当你再回头时,就会发现你已处在很高的位置。”这是安徽皖北煤电集团刘桥一矿矿长尹纯刚在该矿2010年员工培训工作会议上说的一番话。

  针对矿山技术型人才短缺,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以及煤矿工作粗人粗活传统思维方式的不良影响等现状,2008年始,担任刘桥一矿矿长不久的尹纯刚决心从抓提高干部员工的素质入手,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在他的积极推动下,矿上除了设立了干部管理学院,还设立50万元的专项培训奖励基金,实施了“3513”人才培训工程,即培养30名骨干科区长、50名优秀班队长、100名中高级工和300名初级技术工人。目前,100名中高级工和300名初级工的培训计划提前完工,108名综采、综掘机司机等特殊工种、技能人才员工达到岗位标准操作要求,471名员工顺利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得相应职称,缓解了矿井机械化转型后技术工人短缺的现状,构筑了区队自主培训模式和员工岗位成才的通道,为创建安全高效型矿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尝到培训带来的甜头后,该矿今年将在以往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一、二线员工技能达标活动,力争使全矿所有员工达到初级工水平。并采取与安徽煤炭工业学校等院校联合办学的方式,争取用两到三年时间,让生产一、二线40岁以下班队长全部取得中专学历。仅次一项,矿上每人将投入数千元。

  

  观念新 事事新

  

  “记得我刚到刘桥一矿时,有一天调度所长拿个报告让我批,说是当天的原煤产量达到5000吨,创出了高产,要求对相关人员进行奖励,我当时就想,一个大矿一个班出这点煤算啥,就没有批。现在我们哪天不出个五六千吨。而这背后是我们的人员从最多时的6000多减为现在的3800多,由过去的7个炮采队减为现在的两综一炮3个采煤队。这些都是我们转变观念,创新管理的结果。”尹矿长谈起矿井的变化时显得从容淡定。

  面对一个人员多、包袱重、观念落后、工艺原始、设备老化的矿井,担负着创新发展谱新篇重任来刘桥一矿上任的尹纯刚矿长决心从改变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入手,为创建高产高效矿井提供思想保障。

  经过凤凰涅槃式的“蜕变”,该矿硬是通过艰苦不懈的努力实现了机械化人才由匮乏到输出,由反对到拥护;由过去因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机制导致井下职工饱的看、饿的干、三班职工井下见的撇勾延点现象严重,到现在的按时上下班、甚至提前完成生产任务;由过去经常完不成任务,矿领导盯着开“夜猫子”会要产量,到现在为了提高资源回收率及切实保障安全而压产、限产。

  而最令刘桥一矿干部称道的是,两年间,没人听到过尹纯刚矿长在干部职工面前提原煤产量的事,这可是绝无仅有的。究其原因,尹矿长道出了其中的实情:只要把生产条件、作业环境创造好,再加上先进的生产工艺、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你不想让他多出煤都难。这句话眼下已经得到了应验,全矿干部职工不得不对现任矿长刮目相看。

  

  共创造 同分享

  

  “和过去相比,无论工作环境还是生活环境,都不知要强过多少倍。过去干掘进,用重达数百斤的水泥腿子支护,两个人抬都费劲,一个小班也就往前挪个米把窑。现在综掘机一开,就超过以前几天干的。过去穿的窑衣,膝盖部位都要重点加厚,用心缝补,因为当时巷道低矮,工程质量差,干活的人时刻得窝着、跪着、爬着,根本舒展不开身子,哪有现在井下宽敞明亮的好环境。现在矿上实现了工作服统领统洗,工装随时都可以洗。这也让下井的员工彻底告别了‘一身窑衣穿三年,春夏秋冬汗不干’的历史。更难能可贵的是,现在井下已经实现了上山有‘缆车’,大巷有‘地铁’,一切已是今非昔比”。刘桥一矿综掘区区长樊传柱说起矿工工作条件的变化来可谓滔滔不绝。

  仅在过去的两年,该矿就向集团公司争取2200多万元资金,重建了职工浴池、停车场、自行车棚,切实为员工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工作环境。美化亮化了办公楼、工业广场、选矸楼、主副井等,使矿容矿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免费为1216名二线员工和501名接触粉尘员工进行体检;为100名矽肺病人进行灌洗;为2210员工家属报销城镇医疗互助保险22万元;发放统领统洗工作服、保暖内衣5000多套。

  (吴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