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社会的发展,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与日俱增,个人力量显得越来越渺小,“个性化”正逐渐被“团体化”、“组织化”所取代,正如一句广告词所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工作上讲求“圈子”和“人脉”,购物也提倡“团购”与“集采”,“拼客”大行其道,是进步还是无奈,很难说得清。年轻人渴望脱离父母独立奋斗,但是几年下来,多数人会发现,不管是需要父母帮助,还是父母需要照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回归家庭。
与父母“拼”在一起而不是“挤”在一起,这样的“二世同堂”或“三世同堂”堪称是一种“幸福”,方女士家庭恰恰如此。
财务状况分析
方女士夫妇工作稳定、年纪尚轻、收入较好,当前负债为零。方女士想换套房子与父母合住,设想购置200平米以上的四居室,已看好一套220平米,全价550万元左右的二手房。或者在父母所在小区购置一个两居。但因该小区位置非常好,基本没有二手房出手。(父母可资助100万元用于购房。)在目前利率较低、通胀预期较强的情况下,“无债一身轻”并非上佳之选;从北京的城市化进程来看,父母名下的两套住房均具有良好的保值增值空间,可留做退休养老的有力保障。况且父母已资助100万元房款,再要求父母出售名下房产,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因此,选择银行贷款满足换房需求,靠老不啃老,才是为人子女应尽的孝道。
置换合住大房享天伦之乐
从方女士的换房方案来看,第一方案无疑是最优的。220平米的四居室不仅可以满足两个家庭的生活需要,便于相互照顾,也极大地提升了各自的生活品质,550万元的购置价格符合方女士家庭的购买能力。反观方案二,不仅在父母小区难觅房源,且置换两居室不仅不能改善双方的居住条件,还会给方女士夫妇的工作带来不便,父母出资换房的美好愿望也将落空,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方女士与父母共拥有3套住房,采用第一方案换购大房,需出售方女士现住房,加上父母资助100万元,尚有170万元差额,该差额可通过出售父母名下偶尔居住的郊区房,或方女士夫妇申请按揭贷款来解决。
方女士家庭月均收入2.33万元,按首套房贷利率七折计算,申请25年银行按揭贷款170万元,月供为9123元,扣除当前各项支出,每年还可节余2.8万元,不会对正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两代同堂
增强家庭经济实力
与父母合住后,方女士夫妇从经济到生活均可获得较大帮助,母亲退休在家操持家务,可免除方女士夫妇的后顾之忧,以便更好地投身事业;对父母而言,爱女在身边的日子会更加充实,如有意外,也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儿女的救助;闲置的郊区房可出租补贴家用,保留父母原住房可以满足双方偶尔过一过“二人世界”的需要;如有必要,还可雇请驻家保姆料理家务、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
二世同堂、适度负债,换来的是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多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体现“一加一大于二”的价值。
(摘自《新京报》姜龙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