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4月10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小超市促销新招逼退同行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超市卖特价商品,是靠低价吸引顾客,造成所有的商品都便宜的错觉。陈小明便动起了降价促销的主意,通过一些层出不穷的招数,陈小明开起了分店。  

  陈小明在广东省东莞市工业区开了一家小超市,生意一直清淡。有一年的春节,陈小明关了店门,回老家江西临川过节。他到市里最大的一个超市买年货,发现那里正在搞促销活动,东北大米只卖1.36元1公斤,基本上是零利润。

  看着熙熙攘攘的顾客,陈小明突然明白了,超市卖特价商品,是靠低价吸引顾客,造成所有的商品都便宜的错觉。

  回到东莞,陈小明拿出毛巾、袜子、纯净水和香烟等40种小商品做特价促销,占所有商品的5%左右。结果,顾客络绎不绝。一天下来,营业额是以前的十几倍,虽然许多东西是零利润,但是,卖出去的其他商品是平时的几倍。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东西卖得多,进货就多,批发商给的价格就低,他就有更大的降价空间或者利润空间。另一方面,货走得快,更新就快,上架商品总是先人一步,小超市进入良性循环。

  周围小店纷纷跟进,开始搞特价销售。此时,陈小明已经把特价销售的策略运用得炉火纯青,他知道哪些商品特价最能吸引消费者,每过几天,他就调整品种,常换常新,令模仿者无所适从。

  在工业区开店,顾客群以打工族为主,他们的胸口上都别着厂牌,有照片和姓名。陈小明由此想到一个促销方法——姓氏促销。每天,他选定一个姓,凡是这个姓氏的消费者,只须成本价,就可以买到店里的任何商品。促销方式一经推出,立刻引起众多打工者的关注,每天光顾小店的人更多了。

  高兴之余,陈小明发现了一个问题,只要姓氏是今天选定的,就可以无限制地购买店里的任何商品,很多朋友就会委托代买。这样一来,利润就白白地流失了。陈小明马上规定,每天受惠商品不能超过5件。陈小明乘胜追击,推出“生日促销”,结合“姓氏促销”,都有浓浓的人情味,很受顾客的欢迎。

  有了几次成功的“策划”,陈小明的嗅觉越来越敏锐。广东的天气炎热,工人们常常加班到深夜,大多数人都有吃夜宵的习惯。于是,陈小明买来十几张折叠桌,晚上摆在店门口,22时以后,酒水和副食品全部打折销售。进价1.8元一瓶的啤酒,别人最低也要卖2.5元,他只卖2元。

  陈小明的点子一个接一个:每天早上8时到8时30分,米面酱醋和海带、鱿鱼、墨鱼等干菜打折销售,以吸引当地居民;中午12时到12时30分,部分日用品和副食品打折吸引中午下班休息的打工群体。他专门取了个名字,叫做“经济半小时”,请人用毛笔写了大字,贴在店门口。这一下,连央视品牌栏目都为他做了免费广告。后来,他又在店门口摆了一个报架,每天买几份报纸。他还搞来一套二手的卡拉OK设备,放在门口,供消费者免费娱乐。这些举措都用不了多少钱,却给小店增加了人气。

  这些层出不穷的招数,让同行们拙于应付,很多店主不得不将商店转让,陈小明开起了分店。

  (摘自《财视网》 辛程宗/文)

  相关链接

  经销商小算盘:零成本超市赚大利润  

  “前店后仓”酒水超市  

  做了10多年酒水生意的郑起帆,下线有几十个二批商。生意不好做,这么多年下来,能铺的渠道都铺完了,每天就守着自家那一亩三分地看天吃饭,做得久了,人也疲了。

  郑起帆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做酒水批发生意这么多年,有经验,又有货源,虽然各种百货超市开得密密麻麻,全市却没有一家有特色而又专门经营酒水的超市。比起普通超市来,他在酒水这方面更专业,比起“名烟名酒”店来又更实惠,何不自己来吃这只螃蟹呢?

  算清楚了这笔账,老郑酝酿已久的“太阳升”酒水超市很快就开张了。店面不大,尽管只有200来平方米,但是地段处在市里的闹市区。并且他要的就是一鸣惊人,门头上的大型广告牌就接近200平方米,加上店面内外装修精美漂亮,给人的感觉既上档次,价格又公道,拥有正规超市才具备的风格。这家独特的酒水超市刚一开张,就格外引人注目。一时间宾客盈门,车水马龙。

  多年的“空中生意”终于落地,郑起帆总算踏实了许多。不过有了“新欢”,他却没舍得抛弃“旧爱”。在超市的后面,老郑又租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屋子,继续运作酒水批发业务。一间是自己的办公室,一间是财务兼开票室,剩下的空间用来做货物周转仓。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有了这两块业务,咱也总算混成‘集团公司’了!”一想到这点,老郑心里就美滋滋的。不过,他还有更“宏伟”的计划。  

  聚合人气就是聚合利润  

  新店开张,自然少不了要敲锣打鼓一番。于是郑起帆频频在地方报纸上打点“豆腐干”广告,一来为超市做点宣传,顺便也推销推销自己代理的几个产品。

  广告不大,但很实在。一来二去,老郑的办公室里每天都在迎来送往。毕竟有那么大一家实体店摆在那里,不是厂家业务代表来要寻求合作,就是在校学生找上门来看看能否做点兼职工作。

  老郑给超市定下的规矩是,不是随便什么厂家的产品都接,而一旦接下了产品,就要想方设法推出去。与此同时,既然要做就要按照行规来,因为他特别注意积累自己圈子里的口碑。对于在本市不是自己总经销的产品,其价格一定征求厂家业务代表或上级经销商的同意,绝不外面一个价,自作主张再来搞一个价。

  郑起帆的这种“洁身自好”,很快博得了厂家和同行的一致信任。再加上他原有的酒水批发网络,使得他完全是如虎添翼:酒水超市里产品的生产厂家都是有来龙去脉的,知名度高,又不用担心来路不明。正因如此,老郑家的产品绝对保真,根本不存在假冒伪劣的问题。而作为全市唯一一家主营酒水的超市,由于是厂方直接供货,许多品种的价格甚至比大卖场还要便宜。如果遇到大客户,他们还可以送点其他促销品,并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上下游的人气一旺,老郑的酒水超市迅速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名气越来越大,钞票自然滚滚而来。

  (摘自《商界财视网》 王芸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