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31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海螺创投 6亿元买下“福记食品”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伍静妍  刘 莎

  

  曾引来谭鱼头、真功夫火拼的福记壳资源,在两位白武士纷纷表示自己落败之后,记者近日从有关人士处获悉,福记被安徽海螺水泥第三大股东安徽海螺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拿下,其最终以高出1亿元的报价,成功击退此前真功夫和谭鱼头各自组成的收购财团。

  

  新买家出乎外界意料!

  

  据悉,上述财团最高报价5亿元,而海螺创投报价6亿元左右,因此成功购得福记食品,而其他竞购方觉得这个报价过高,最终放弃。

  据了解,海螺创投为安徽海螺集团的第二大股东,海螺集团在深沪两市分别拥有海螺水泥和海螺型材两家上市公司,此前海螺创投也曾在建材、化工、电子上都有投资,但这样一家公司突然华丽转身,转战食品服务业,并击败餐饮业两大巨头谭鱼头和真功夫,却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上述人士告诉记者,海螺创投这次拍下福记食品,不一定是看中福记在餐饮加工和配送上的业务,反而更像是看中这家在港上市公司的壳资源。

  “我们目前还没有接到正式通知,不能对股权并购具体说什么。”近日,安徽海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有关负责人电话中并未对记者否认对福记并购的事实,模棱两可的表述似乎也低调证实公司正是福记食品的最终买家。对于记者所称,福记食品作为餐饮行业巨头,海创是否跨业并购的问题,该人士称,海创其实已经投资了好几家四星级的酒店。而且该人士称,“6亿元对海创根本不是一个太大的数字”。

  “海创是福记的买家,这是有点出乎外界的意料的。”香港道亨证券食品行业资深分析师江智慧向记者称。

  福记是内地在香港上市的第一家餐饮企业,2004年年底上市时定价3.1港元,集资3.1亿港元。2007年,福记股价一度冲高至29.20港元,成为国际大投行追捧的热股。福记在内地主营的送餐、中餐馆、食品加工业务均保持高速增长,最辉煌的是2008年成为北京奥运会惟一餐饮服务供应商。

  但是由于急于扩张,福记先后签订20多亿元的可转债合约。举债扩张,遇上股价低迷,令福记食品一下子跌入可转债危机,2009年10月因资不抵债遭遇清盘。

  为了争夺福记优质的餐饮配送网络、餐馆资源以及香港上市地位,福记引爆国内餐饮巨头的争“壳”战。内地中式快餐连锁巨头真功夫和内地火锅连锁巨头谭鱼头分别联手香港财团,似乎都志在必得。本月初,两家巨头高调的战事突然转向,分别承认在争夺中双双出局,一家有“国企”背景的公司身影浮现。曾有人猜买家为国内最大的食品王国中粮,但中粮董事长宁高宁否认出手福记后,买家身份更显神秘。

  

  怕管理权旁落不考虑谭鱼头?

  

  “福记作为餐饮行业的巨头,其优势资源对同行业的真功夫和谭鱼头来说,显然是更有价值的。”江智慧称。  “福记的产业资源和壳资源对真功夫和谭鱼头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不过,最后两家双双出局,显然海创的出价和对股东的协议更有吸引力。”江智慧称。“海创作为一家综合投资公司,显然对餐饮业不熟悉,这为福记创始人魏东和姚娟两夫妇继续留任管理层,再谋求他日东山再起,提供了空间。相比之下,真功夫和谭鱼头对福记的购并,管理权必定是要拿下来的。”江智慧称,从这个角度看,海创似乎扮演了“原股东代言人”的新股东角色。

  “像清盘这种债务重组方式选择性很多,一般债权人的意愿是占优势地位的,但是福记同时作为香港上市公司,假如新股东要保留其上市地位,就要购得公司股权,那么福记原股东也就是魏东夫妇的意愿也占比较重要的地位,这可能是促成魏东与海创最后交易协议的重要原因之一。”江智慧分析。

  除了股权上的投入,新买家应该还有债权购买的压力。“依据福记食品2008年9月30日的最后一份披露的财报,公司非流动资产44.5亿港币,流动资产16.6亿港币,流动负债8.0亿,非流动负债22.8亿。其中非流动资产中21.3亿在建工程都不知道是否已经烂尾,价值堪忧。再有是,该年报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价值流失多少更是就难以考证。”江智慧估计,福记的资金缺口达30亿元。

  相关链接

  福记作为国内餐饮配送的巨头,有一个号称世界级工业厨房平台,包括四个现有源头采购及初加工中心、七个完善的本地分销加工中心及两个地区性分销及加工中心。福记在行内的最优势地位其实还在餐饮配送上。作为业内唯一针对每一个送餐点,公司拥有日产能超过10000份餐的生产平台。

  此外,福记近年也开发了中餐馆业务,北京、上海及苏州新增设了三间中餐馆,使集团旗下的中餐馆总数增加至九间。成为集团第二大主要收益贡献来源,占集团总营业额的14.4%,2008年营业额是2.75亿元。此外,福记还收购德国风味餐厅天宝集团有限公司的多数权益,获得遍布中国26个城市的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