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30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同煤集团小峪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袁补平

  

  安全是煤炭企业永恒的主题。如何实现企业安全发展、持续发展,是煤炭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道重大命题。同煤集团朔州煤电公司小峪煤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安全生产“三项建设”和“三项行动”,从多层次、多元化、多方位、多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成效明显。自2004年至今,该矿连续5年实现安全低控目标,先后被授予“国家行业一级安全高效矿井”、“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光荣称号。

  

  创建安全特色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显著标志之一,是企业安全生产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和保障。因此,煤炭企业必须把安全文化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抓好抓实,抓出成效。近几年来,同煤集团朔州煤电公司小峪煤矿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注重从“新”字求突破,从“细”字下功夫,从“深”字做文章,大力创新企业安全文化:创建了“科技兴安”、“以安为天,以质为基,整体推进”,“安全必须落实、基础必须落实、基层必须落实、领导必须落实、责任必须落实、监管必须落实”等安全理念;建立了《小峪煤矿企业文化建设考核实施方案》,推行实施了《小峪煤矿员工4E5S考核细则》;在此基础上,建立并推行了以安全警示教育、亲情教育等十个方面为内容的“安全文化十大模式”。同时,开设“安全知识讲座”电视节目专栏,张贴安全理念标语、警句、格言,举办“安康杯”知识竞赛和安全巡回演讲、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创建质量标准化建设等多种形式为活动载体,教育员工树立“安全第一、超前预防、贯穿全程、关键落实”、“居安思安、居安想安、居安干安、居安紧安”、“带着感情抓安全、珍爱生命保安全”等安全理念,员工“话安全、讲安全、保安全”的安全氛围蔚然成风,推动了企业的安全发展。

  

  提高员工素质保安全

  

  现代化矿井的先进装备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井下干部队伍和员工队伍,这样,才能满足现代化高产高效型矿井的配套需要。2004年,小峪煤矿开始二期改扩建工程,投资近亿元先后上马了井下通风、机电扩容、皮带运输等系统配套工程。没有合格的技术和人才,是根本无法保证矿井安全生产需要的。为此,小峪煤矿按照“装备、管理、培训”的现代化矿井建设管理模式,制订了培训计划,通过请进来培训、送出去学习和内部强化轮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生产区队干部员工进行轮训,培训率达100%;同时,始终坚持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实行凭证上岗。如果培训后考试不合格的,进行再培训,真正合格后方才安排上岗。据统计,近年来共培训干部员工达14800多人次,培训率达100%。

  

  创新机制做好安全保证

  

  制度约束行为,制度规范行为。一个煤炭企业如果没有科学的、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那么其安全生产将无法保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和源泉,煤炭企业只有建立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运行机制,才能保证企业的安全发展、科学发展。近年来,小峪煤矿建立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领导干部安全生产问责制、领导干部现场跟班作业制等一系列安全生产运行机制;还围绕“打造零事故现场、创优零事故环境”,实现安全零事故目标,先后在生产区(科)、队(组)建立了“党员安全岗”、“党员监督岗”、“青安岗”、“青监岗”机制的创新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保证。

  

  以人为本推动安全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提出的核心要求。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安全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民之安,安全亦安;民之顺,安全亦康。安全发展不能单一化,同时要靠和谐发展的助推实现企业的安全发展。近年来,小峪煤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倾力打造“民生工程”,构建和谐新小峪。先后修建了职工澡堂、矿区至大运高速公路;兴建并成立了职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职工食堂、职工图书阅览室等等;件件送温情,事事暖人心,全矿上下安居乐业,十里矿区祥和安定,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企业的安全发展夯实了基础。

  在生产技术改造方面,该矿完善了井下通风、机电、运输等配套工程建设,井下通风能力达300万吨/年;皮带运输能力达到300万吨。引进了先进的生产工艺,优化资源开采。2008年,该矿先后开工了三斜坡、22#层总回风巷、设备库、矿井支护优化设计工程,并按期完工。投入安措费5145.5万元,采掘井下专用回风巷、构建密闭道、做永久风门、架设风桥、清理回风大巷、安装净化水幕,井下油开、油变、油缆全部进行了更换。矿井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

  

  (作者系朔州煤电公司小峪煤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