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11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陈丹一 从服务员到女企业家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约见陈丹一,不仅因为她所管理的锦上酒楼已成为成都餐饮业的巨擘,更因为她从服务员到女企业家的传奇经历。是什么成就了她今天的辉煌?这个问题一直缠绕于心,直到有机会与陈总面对面,一切释然。

  就在锦上酒楼浆洗街店。黑色的外墙,凸现“锦上”二字,没有过多的花枝招展。身入其间,依旧主打黑色,配合水晶的灯饰,轻轻诉说着低调的奢侈。她穿着黑色的裙装,短发。尽管凌晨3点刚从三亚飞回成都,被阳光晒伤的皮肤清晰可辨。“但我一穿上工作装,精神就来了。”陈丹一如是说。或许,在她眼里,那套黑色制服是神圣的,包含着她对工作的信仰,发自肺腑。

  

  领200多元工资的服务员

  

  时光荏苒,回首自己初入社会的光景,陈丹一感慨万千。“1996年,我高中毕业,就到银杏酒楼当起了小小的服务员。”据她回忆,当时的工资只有200、300元。经过一步步的学习和锻炼,她被提升为领班,最后做到了“银杏”的主管,月入2000余元。空闲时,陈丹一也会和她同事们想想未来的发展之路。“我们在前台做服务,是吃青春饭的。当时,很多姐妹们计划依然留在‘银杏’,做幕后的工作。”毕竟,“银杏”是成都餐饮业中第一家合资企业,代表着当时餐饮的最高水准。“我年轻时并没有非常远大的理想,只想自己老了后做一个钟点工,可以相对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自由,是陈丹一内心的渴望。选择工作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她们以后不同的发展之路。

  2002年初,她辞职了。在“银杏”的5年,她学会了前台服务的基本流程和管理,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谈及此,陈丹一十分感谢“银杏”对她的培养,让她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对成都餐饮业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个月的保险推销员生涯

  

  辞职后的陈丹一想换一种新的工作环境,在朋友的推荐下,她干起了保险推销。“挨家挨户登门拜访,有时候狗跑出来,‘汪汪’乱叫,吓得我都不知道说什么了。”她坦言。离开餐饮业的日子,发现自己骨子里对美食、对餐饮管理、对餐饮文化有多么的依赖和热爱。有时候,距离产生美。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从此,她坚定了自己做餐饮的决心。

  

  十年积累成就创业梦想

  

  重新踏入餐饮的轨道,陈丹一格外珍惜,因为她更加懂得“敬业”和“热爱”所赋予的内涵。在芙蓉锦江酒楼和海港城酒楼工作,比在“银杏”要求更多。从前期的筹备工作、员工培训到步入正轨后的日常管理,陈丹一都需一一操心。“包间内摆放多大的桌椅”、“装修风格怎样”,以前工作中并未涉及,现在开始耐心学习、请教、亲自上阵。“每一个包间的大小,我都亲自量了好几遍。”她对记者讲道。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近十年的默默耕耘、深耕细作,陈丹一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2005年10月倚身于府南河畔安顺桥头的锦上酒楼盛情开业。2008年,筹备近一年的锦上酒楼浆洗街店闪亮登陆蓉城。2010年,第三家锦上分店即将在南延线抢滩。伴随事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陈丹一又开始做减法。“要懂得放权,信任员工可以把事情做好。体现团队的合作精神和凝聚力。”在经过自身的亲历其为后,她开始尝试抽身但不脱离的运营管理模式。坚持、执着,成就了她今天的这番事业。

  (宋艳 刘琳 郭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