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凤发
通讯员 成新平 刘源西
眼下,尽管气温接近零度,但仍挡不住湖南衡阳人的创业热潮:在该市三叶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刚刚封顶的1000平方米不锈钢制作厂房内,数十名工人正在紧张地搬运、调试机器;34家中小企业机声隆隆,厂边干道上车来车往、热闹非凡……据了解,该基地去年共完成产值1.5亿元,安置职工1500多人,“孵化”企业5家,新增中小企业12家。这是衡阳市推动全民创业带来的可喜变化,“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热潮正在衡阳城乡涌动。
衡阳是一座老工业城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工业经济曾跃居全省“第一方阵”,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一些企业停产倒闭,大批工人下岗待业。衡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把全民创业作为振兴衡阳经济的战略决策来抓。去年初,市委、市政府以一号文件出台了《关于推动全民创业的意见》,大力实施“32231”创业工程,即建立市县两级创业引导基金3000万元、创业担保资本金2亿元,三年内新增创业孵化基地不少于20个、培育新增创业主体3万个、新增就业10万人。积极鼓励和支持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下海”创业、广大市民主动创业、本地工商人士二次创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转业干部和退役军人以及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一种创业的“蜂群效应”在蒸湘大地上显现。衡阳市税务局原机关干部钟训勇,是该市全民创业大潮中涌现出来的“第一批吃螃蟹者”,两年前他“下海”创办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在当地极具影响力,如今已涉足酒店餐饮、移动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生意兴隆。衡山县江东乡石溪村返乡农民工吴志鹤,则利用在外打工与广东客商广泛打交道的优势,引进外资在家乡联合创办了“卓盈服装有限公司”,年产值上亿元,并吸纳家乡1500名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
“你下海,我护航;你触礁,我帮忙。”衡阳市还针对一些市民“无处创业”、“不会创业”、“无资创业”等问题,通过典型示范、办创业基地、免费培训、低息贷款等形式予以扶持。去年,他们先后为12万名农民工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发布创业项目1000多个,促进11000余名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同时,全市建立青年就业见习基地22个,为425家企业提供担保资金30亿元,为个体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1370万元,贴息103万元,减免各类税费8600多万元……目前,全市有像“三叶”这种创业基地23家,聚集全市近600家中小企业,去年共实现销售收入11.6亿元,利税1.08亿元。
优惠的政策和宽松的环境吸引不少在外发展的衡阳籍人士回家乡投资创业。仅去年衡阳市在外人士回乡投资建厂就达1000多人。衡阳三鑫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为大型机械制造商生产配套零件的企业,老总黄蔚东前些年一直在广东深圳发展,去年初,当他得知衡阳有众多的创业基地,租金优惠,还提供手续代办服务时,特意从深圳赶来,投资200多万在“三叶”创业基地办起了企业。
全民创业热潮的涌动为衡阳经济插上了腾飞翅膀。去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8亿元,同比增长14.7%,居全省前列。目前,该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数分别达到7.06万户和1.01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2.3%和11.8%。